家医健康
国内健康世界健康探索科学
儿童卡喉急救预防

航班儿童卡喉敲响警钟!重视急救做好预防

2025-01-31 10:20:01
作者:范志远
疾病:气道梗阻,学科:急诊科,字数:1392

近期,在华夏航空从成都天府飞往石家庄的航班上,起飞约20分钟后,一名儿童突然因疑似异物卡喉失去意识。乘务组迅速响应,协助家属急救,并紧急备降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好在地面医护人员及时救治,儿童脱离危险,身体状况稳定。这一突发事件不仅展现了航空公司应对紧急情况的专业性,也凸显了气道梗阻这一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和普及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气道梗阻的风险与危害

气道梗阻堪称孩子健康的“隐形杀手”,对儿童健康威胁巨大。一旦气道完全堵塞,短短几分钟内受害者就可能失去意识,要是未及时救助,严重脑损伤甚至死亡都可能接踵而至。据统计,全球每年都有大量儿童因气道梗阻送医,不少还发生在看似平常的日常生活里。

儿童之所以更容易遭遇气道梗阻,是因为他们的吞咽功能还没发育完全。像硬糖、坚果、玩具零件这类常见小物件,都可能摇身一变成为致命隐患。就比如说,孩子吃坚果时,如果边吃边跑跳、大笑,坚果就很容易卡住喉咙,进而导致气道梗阻。所以呀,家长和看护者可得提高十二分警惕,多了解相关知识。

急救技能的重要性及应用

面对气道梗阻这样的紧急情况,心肺复苏(CPR)和海姆立克急救法这两种关键急救技能可是“大功臣”。在专业医疗人员赶来前,正确运用它们能为患者争取宝贵抢救时间,甚至有可能挽救生命。

先来说说心肺复苏,它就像是生命的“重启键”,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患者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操作时,要让患者仰卧在硬板或地上,施救者双手交叠,用手掌根部按压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频率至少100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

海姆立克急救法则主要用于清除患者气道异物。对于1岁以上儿童和成人,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一手握拳,拇指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有力地向内、向上冲击患者上腹部,约每秒1次。对于1岁以下婴儿,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手臂上,用手支撑婴儿头部和颈部,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快速有力地拍击5次,然后将婴儿翻正,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用两手指快速按压5次,交替进行,直到异物排出。

在本次事件中,机组人员和乘客尝试了心肺复苏却未立即见效。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急救技能光学习还远远不够,得定期复习和练习,确保紧急时刻能熟练运用。家长和看护者最好参加相关培训课程,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日常预防措施与安全教育

想要预防气道梗阻,得从多个方面“下功夫”。首先,要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时别奔跑、玩耍、大笑,要细嚼慢咽。3岁以下儿童尽量别吃圆形或坚硬食物,像葡萄、花生这类。

家庭环境安全检查也不能掉以轻心。纽扣电池、塑料袋、珠子等容易引起窒息的小物件,要定期检查,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家长还要时刻留意孩子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提高个人及家庭健康意识

这件事给每个家庭都敲响了警钟,儿童安全问题绝不能忽视。家庭要建立科学健康管理机制,除了学习急救技能,还要做好细节管理。

不妨制定家庭应急预案,明确成员分工;准备常用急救用品,像便携式氧气瓶、一次性手套等;多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别让孩子因过度紧张产生焦虑情绪。通过这些,增强家庭抵御风险能力,守护家人健康安全。

此次航班上的紧急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希望大家重视气道梗阻问题,掌握急救技能,做好日常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