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中风风险患者可能从手术中受益而非仅依赖药物
更新时间:2025-04-25 14:49:26
源新闻来源:McKnight's Long-Term Care News
语言:英语,所在国:美国
分类:健康研究
源新闻来源:McKnight's Long-Term Care News
语言:英语,所在国:美国
分类:健康研究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占所有缺血性中风病例的高达30%。虽然临床医生已经通过评估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来评估中风风险并决定最佳治疗方案,但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这可能不足以准确确定中风风险。
尽管这些患者的动脉狭窄程度低于50%,因此被认为是低风险,但许多轻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仍然会经历反复的缺血事件。研究作者表示,除了狭窄程度之外的其他因素可能在中风风险中起着关键作用。
来自日本富山大学的科学家们于2月份在《神经外科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初步研究,并最近宣布了结果。
研究人员评估了124名患有同侧(同一侧)轻度颈动脉狭窄的脑血管或视网膜缺血事件的参与者。所有参与者都接受了针对其病情的最佳药物治疗,其中63人进行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即手术移除斑块。团队对参与者进行了两年的随访,以评估同侧缺血性中风的发生情况。
大约81%的参与者有放射学上不稳定的斑块,59.5%的参与者显示斑块内出血(IPH),这与较高的眼部症状、任何类型的中风以及需要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斑块进展风险相关。在接受最佳药物治疗的组中,同侧缺血性中风的发生率为15.1%,而在同时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组中,这一发生率仅为1.7%。
这项研究挑战了目前的医疗实践,通常不建议轻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手术。该手术在两年随访期间显著降低了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并且在IPH作为当前事件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具有保护作用。
大约一半的研究参与者在研究开始前就已经接受抗血栓治疗,但仍经历了脑血管或眼部事件。这表明某些轻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可能对保守药物治疗存在抵抗,需要更积极的干预措施,如手术。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全文内容涉及AI跨语种自动翻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