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医健康
国内健康世界健康探索科学
HuTa小鼠抗衰老研究

‘HuTa’小鼠:开启人类对抗衰老疾病的神奇钥匙?

2025-03-08 09:15:01
作者:孔祥勇
疾病:衰老疾病,学科:老年科,字数:1573

近期,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取得了一项重大医学研究成果,成功开发出具有人类样端粒的人源化TERT小鼠模型,即“HuTa”小鼠。这一成果为衰老疾病、长寿和端粒生物学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有望改变我们对抗衰老疾病的方式,让人们在延长寿命、提高健康生活质量方面看到了新的希望,个人将有机会从相关研究带来的新疗法中受益。

研究成果说明

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工程化人源化TERT小鼠,也就是“HuTa”小鼠。这种小鼠仿佛被赋予了人类的“端粒密码”,它携带人源化mTert基因(hmTert),其Tert m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与野生型小鼠不同,更接近人类。

当hmTert基因引入到第5代mTert敲除(KO)小鼠时,就如同给端粒缺陷按下了“修复键”,它能补救端粒缺陷,重新校准端粒平衡长度。经过连续交配和近亲繁殖,小鼠端粒平衡长度稳定在8 - 12 kb,与人类端粒长度相同。

“HuTa”小鼠模型在发育和成年期间能维持组织稳态和整体健康,这宛如一把钥匙,为人衰老过程和年龄相关疾病易感性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研究人员获得大额资助后,将用其开展多方面的研究:

  1. 端粒缩短和长寿研究;
  2. 癌症研究;
  3. 压力和衰老研究。

此外,研究团队还计划将“HuTa”小鼠模型分享给全球研究人员以促进合作,这无疑会为相关研究注入强大动力。

研究背景与意义分析

全球科学家都怀揣着一个梦想,努力解开衰老秘密,他们的目标不仅是延长寿命,更要提高健康寿命。衰老的核心问题与染色体末端的“保护神”——端粒的逐渐缩短有关。随着细胞不断分裂,端粒就像被不断磨损的鞋带塑料头,逐渐缩短。当达到临界长度时,就会破坏细胞正常功能,导致衰老。而且有研究表明,加速衰老与细胞衰老、端粒缩短有关,还和2型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了解人类端粒调节对开发促进健康衰老和对抗年龄相关疾病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小鼠疾病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实验室小鼠是最易实验操作的哺乳动物模型,它们与人类共享基因、器官和系统生理学。然而,许多小鼠模型就像“水土不服”的外来客,无法模拟人类疾病进展,这导致人类临床试验失败率较高,尤其是在肿瘤学领域。数据显示,这种不匹配情况使得很多基于小鼠模型的研究成果在人体试验中受挫。因此,迫切需要更接近人类端粒生物学的新小鼠模型。华盛顿州立大学的“HuTa”小鼠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它减少了小鼠和人类之间的差异,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合适的模型,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科普知识补充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段特殊DNA - 蛋白质复合体,形象地说,它就像鞋带两端的塑料头一样,精心呵护着染色体。在人类中,端粒酶表达就像“稀客”,仅限于少数器官,如睾丸、卵巢和胸腺,大多数成人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非常低或检测不到。随着细胞不断分裂,端粒会逐渐缩短,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细胞就会停止分裂或死亡,从而导致衰老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而在小鼠中,情况却大不相同。Tert表达不像人类那样“吝啬”,不限于干细胞和胚胎细胞,体细胞中也可见端粒酶活性,且小鼠端粒长度比人类长得多。人类出生时端粒长度为10 - 15 kb,成年人为5 - 15 kb,而小鼠的端粒长度可达20 - 150 kb。这使得小鼠和人类在端粒长度调节和衰老机制上存在差异。

华盛顿州立大学开发的“HuTa”小鼠模型,通过基因改造让小鼠的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更接近人类,这就好比搭建了一座连接小鼠和人类研究的“桥梁”,研究人员就能利用该模型更准确地研究人类衰老机制和年龄相关疾病,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未来,基于“HuTa”小鼠的研究有望为人类带来对抗衰老疾病的新疗法,让人们拥有更健康、更长寿的生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