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睡眠危害多,这些人群要注意!
2024-12-24 09:30:01
作者:孔祥勇
疾病:睡眠障碍,学科:保健科,字数:1966
在现代社会,睡眠问题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其中“碎片化睡眠”这一现象愈发普遍。不少人深受其苦,这种睡眠问题在老年人、刚生产后的宝妈、值夜班的工作者等群体中高发。它表现为夜间频繁醒来、睡眠浅、多梦等,即便总时长看似正常,但深度睡眠时间少,白天精神萎靡。这一现象对健康有多方面影响,涉及代谢、心血管、认知、情绪等,所以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像哪些人群更易出现、有何危害、如何预防等。
一、什么是碎片化睡眠?有哪些表现呢?
碎片化睡眠简单来说就是睡眠不连贯,正常睡眠应是相对连续的过程,而它像是被切割成很多小块。
- 夜间频繁醒来是最常见表现。一点小动静,如外面汽车声或者屋内空调启动声,就可能突然醒来。醒来后,有些人能很快再次入睡,而有些人则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 睡眠很浅也是重要特征。处于半梦半醒状态,大脑未完全放松休息,感觉睡着了但能清楚感知周围动静,这就是浅睡眠状态下的碎片化睡眠。
- 多梦也是其表现之一。在这种睡眠状态下,梦境杂乱且容易记住,因为大脑未进入深度休息,还在不断活跃,导致多梦且连贯性不强。
二、哪些人群容易出现碎片化睡眠?
(一)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睡眠调节功能也受影响。
- 他们的生物钟不稳定,可能早睡早起且夜间容易醒来,就像老旧机器部件运行不如以前顺畅。
- 身体不适也会影响睡眠,例如老年人常见的关节疼痛,晚上可能因疼痛醒来,且醒来后难以再入睡。
(二)刚生完宝宝的宝妈
照顾新生儿很辛苦,这使她们容易出现碎片化睡眠。
- 宝宝需频繁喂奶,可能每隔几个小时就要喂一次,宝妈们夜间不得不多次醒来。
- 宝妈还会担心宝宝安全和舒适,即便宝宝未醒来,这种心理担忧也会使睡眠变浅,容易醒来。
(三)值夜班的打工人
由于工作性质,他们的作息与正常生物钟相悖。
- 白天睡眠环境不如夜晚安静,光线也较强,这些会干扰睡眠,导致睡眠中断。
- 身体夜间本应休息却要工作,生物钟紊乱,即使有时间睡觉,也很难进入深度睡眠,容易出现碎片化睡眠。
三、碎片化睡眠会对身体产生哪些危害?
(一)对代谢方面的危害
- 糖代谢受影响。正常睡眠有助于调节胰岛素分泌,碎片化睡眠会打乱这种调节机制,就像精密仪器被打乱运行程序,可能导致血糖升高,长期可引发高血糖甚至糖尿病。
- 脂代谢紊乱。身体在睡眠中进行脂肪代谢和调节,碎片化睡眠使这种调节失衡,脂肪可能在体内堆积,增加高血脂风险,进而引发心血管问题。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 血压受影响。睡眠不连续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血压升高,如同拉紧的弹簧时间久了失去弹性。长期血压不稳定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风险。
- 心脏负担加重。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心脏就要更努力工作维持运转,像汽车一直高速行驶发动机损耗大,心脏长期过度工作易出现疾病。
(三)对认知方面的危害
- 记忆力减退。大脑在深度睡眠时整理和存储白天学习和记忆的东西,碎片化睡眠缺乏足够深度睡眠,大脑无法很好完成该过程,就像图书馆管理员没时间整理书籍,书籍变得杂乱难查找。
- 注意力难以集中。大脑未得到充分休息,像电量不足的手机,运行速度变慢,处理信息能力下降,工作或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影响效率。
四、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预防碎片化睡眠?
(一)规律作息方面
- 每天固定时间起床,周末也不要打乱节奏,这就像给身体设定闹钟,让生物钟稳定运行。例如每天早上7点起床,长期坚持,身体会适应,到时间就自然醒来。
- 晚上睡觉时间也要尽量固定,如每晚10点半左右上床睡觉,有助于建立良好睡眠规律。
(二)改善睡眠环境
- 营造安静环境。可使用耳塞阻挡外界噪音,若家里有宠物,晚上让宠物待在其他房间,避免其活动发出声音影响睡眠。
- 保持卧室黑暗。使用遮光窗帘,遮挡房间里电子设备光线,因为光线会干扰大脑分泌褪黑素,褪黑素有助于入睡。
- 确保睡眠舒适度。选择合适床垫和枕头,根据自己睡眠习惯,如侧卧或仰卧,选择合适枕头高度。
(三)合理安排运动
- 进行规律锻炼。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但要注意运动时间,不要在睡前三小时内剧烈运动,可选择下午或傍晚进行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
- 运动强度要适中。过度运动可能让身体过于兴奋,反而不利于睡眠,刚开始运动的人不要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长跑,可从短距离慢跑开始,逐渐增加强度。
综上所述,碎片化睡眠是常见睡眠问题,对健康有多方面危害,老年人、宝妈、值夜班者等人群更需注意。了解其定义、易患人群、危害和预防方法,有助于我们重视睡眠健康,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提升整体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