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猫子患抑郁症的风险更高
源新闻来源:The Jerusalem Post
语言:英语,所在国:英国
分类:健康研究
一项来自萨里大学的新研究发现,那些喜欢熬夜的人——通常被称为夜猫子——患抑郁症的风险更高。研究表明,这种增加的风险与睡眠质量差、较低的正念水平和表达情感的困难有关。
该研究分析了546名大学生的睡眠模式,他们的平均年龄接近20岁。参与者完成了电子问卷,收集了他们的睡眠习惯、心理状态和酒精消费数据,以确定他们的生物钟类型——即个体在睡眠和醒来时间上的偏好。问卷还评估了抑郁症状、正念水平、思维模式和睡眠质量。
研究结果揭示了熬夜与抑郁症之间的密切联系。夜猫子表现出比中等睡眠模式者更严重的抑郁症状。研究人员发现,夜猫子的睡眠质量较差,导致白天困倦和对当前时刻的意识降低。
萨里大学神经科学讲师、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西蒙·埃文斯强调了理解这一联系的重要性。“大约50%的年轻人是夜猫子,而年轻人的抑郁症发病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因此,研究这种联系非常重要,”他说。
晚睡者的较高抑郁症状归因于多种因素,包括缺乏睡眠、消极思维的反复思考以及工作和学习需求迫使他们违背自己的生物钟。研究人员发现,较低的正念水平、较差的睡眠质量和较高的酒精消费可能是夜猫子更容易患抑郁症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生物钟类型与抑郁症之间的联系完全由某些方面的正念——特别是‘有意识地行动’——睡眠质量和酒精消费所介导。这意味着这些因素似乎解释了为什么夜猫子报告更多的抑郁症状,”埃文斯继续说道。
酒精被认为是夜间生活方式与抑郁症之间关系的一个中介因素,因为它会加剧抑郁症状并恶化睡眠。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结果与之前将不良睡眠和酒精与抑郁症联系起来的研究一致。”
研究澄清了正念特质,如“有意识地行动”和“描述感受”,可能有助于降低抑郁症的风险。“早起者表现出更高的‘有意识地行动’,因为他们倾向于有更好的睡眠,从而降低了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和白天走神的风险,”研究团队写道。
改善睡眠卫生——如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减少睡前屏幕时间、改善睡眠环境——可以帮助夜猫子获得所需的休息。建立固定的仪式和放松的晚间例行程序可以改善睡眠习惯。使用手机上的蓝光过滤器和设定一致的就寝时间可以促进更好的睡眠质量。减少酒精消费和进行正念练习,如引导冥想,可以在长期内稳定心理健康。
“鉴于正念训练在改善心理健康方面的日益流行,目前的结果表明,在设计正念干预措施时应优先增强‘有意识地行动’这一方面,”研究人员总结道。
先前的研究也表明,夜猫子更容易患抑郁症。研究人员发现,夜间暴露于明亮光线——无论是来自屏幕还是人造照明——都会扰乱睡眠并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基本上,我们发现长期暴露于明亮光线——甚至是你在家里客厅体验到的那种光线——会提高体内某种压力激素的水平,从而导致抑郁症并降低认知功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学系研究员萨默·哈塔尔说。
夜猫子更喜欢在晚上活动,并且在较晚的时间睡觉和起床,他们经常在白天睡觉,而这时世界正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这种生活方式可能导致抑郁症状增加等问题。那些上夜班或需要在夜间活动的人可能会面临抑郁症的风险。
“如果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降低患抑郁症的风险,大多数人会选择它,”埃文斯说。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全文内容涉及AI跨语种自动翻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