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模式被发现可触发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极端湿热

更新时间:2025-04-29 19:51:51
源新闻来源:Phys.org
语言:英语,所在国:英国
分类:健康研究

科学家们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来改善对受到湿热天气威胁的脆弱社区的预警系统。由于气候变化,湿热天气正在增加,并且对人类健康可能造成损害甚至致命。

来自利兹大学和英国生态与水文中心的研究团队首次分析了近期降雨模式如何与干湿土地条件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极端湿热的风险。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提供了新的见解,有助于开发针对这些地区的早期预警系统。

气候变化意味着湿热天气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威胁日益增加,尤其是在热带地区。虽然关于干热天气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但对于极端湿热天气的气象驱动因素了解甚少。

湿热天气与热应激有关,当环境条件超过身体自我冷却的能力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严重的热应激会导致核心体温升高3°C或更多,引起混乱、抽搐和失去意识。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的热应激可能导致肌肉损伤、主要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湿热天气特别令人担忧,因为湿球温度(衡量在理想条件下通过蒸发所能达到的冷却效果的温度)达到35°C时,人体无法通过出汗有效散热。几个亚热带沿海地区已经经历了这个35°C的阈值。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地球与环境学院的研究员Lawrence Jackson博士说:“随着气候变化导致更频繁和强烈的湿热事件,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脆弱人群和户外工作者面临的风险正在增加。”

“我们的研究提供的新理解突显了改进湿热天气早期预警系统的潜力,利用近实时卫星观测土壤湿度和降雨情况。”

研究团队使用2001年至2022年的天气和气候数据,研究了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湿热天气。研究人员识别了热浪事件,并研究了它们如何受到近期降雨的影响,使用卫星观测来区分潮湿和干燥的日子。然后,他们计算了在这些不同降雨条件下热浪发生的可能性。

湿热天气广泛存在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季风区如西非、印度、中国东部和北澳大利亚,以及亚马逊、美国东南部和刚果盆地等潮湿地区,还有中东的炎热沿海地区。

这项新研究表明,近期降雨模式在触发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湿热天气中起着关键作用。结果表明,湿热天气的风险取决于地表环境是干燥还是湿润。

在较干燥的地区,湿热天气更可能发生在增强降雨期间或之后。而在较湿润的地区,湿热天气往往在至少两天的降雨减少后出现。

这种差异是因为降雨增加了土壤中的水分,使环境更加潮湿。相反,较少的降雨和云量较少允许地面变暖,从而增加温度。

地球与环境学院的气象学和气候学教授Cathryn Birch领导了这项研究。她解释说:“热带湿热的前景非常令人担忧。人类通过出汗来避免过热。汗水的蒸发会冷却你的身体,使你能够维持一个安全的体温。湿度会使这种降温效果降低。”

“即使在相对安全的干热温度下,湿热天气也可能致命。热带地区天然潮湿,即使是看似微小的全球温度上升也会导致危险的湿热极端天气大幅增加。我们不仅需要紧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需要改进湿热天气的早期预警系统。”

另一位合著者、地球与环境学院的大气科学教授John Marsham补充说:“我们的结果集中在这些热浪的日时间尺度上。一个明显的下一步是将我们的分析扩展到小时时间尺度,这可能会使我们能够进行近乎实时的预测,从而为脆弱社区带来所有的好处。”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全文内容涉及AI跨语种自动翻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