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医健康
国内健康世界健康探索科学
全球升温导致15种健康危机无法缩写

全球升温1.5℃,我们如何应对健康危机?

2025-03-29 09:35:01
作者:张熙
疾病:热相关疾病,学科:社会,字数:1426

近期,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确认,在近期的一段时间内,全球平均气温首次突破了工业化前水平1.5摄氏度的门槛,达到了1.54°C。这段时间里,极端天气如持续高温、洪涝灾害、干旱和野火等频繁出现,2024年也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海洋表面温度大幅升高,致使珊瑚礁白化加剧,而厄尔尼诺现象更是让全球气温上升趋势雪上加霜,这一情况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

全球升温1.5℃,人类健康面临哪些威胁

全球升温突破1.5℃,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多方面的威胁:

  • 极端高温引发热相关疾病:极端高温首当其冲,它直接导致热相关疾病增加,像中暑、脱水和心血管疾病等。
  • 自然灾害破坏水源引发疾病: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和干旱,会破坏饮用水供应系统,增加水源污染风险,进而导致腹泻病和其他水传播疾病爆发。比如洪水可能会将污水、垃圾等冲入饮用水源,干旱则会使水源减少,水质恶化。
  • 野火和空气污染危害呼吸系统:野火和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危害极大,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他们的身体较为脆弱,更容易受到影响。
  • 改变传染病传播模式:气候变化还改变了某些传染病的传播模式,蚊媒疾病的地理分布范围扩大,更多人面临疟疾和登革热等疾病的威胁。

极端高温下,健康危机有多严重

具体案例触目惊心

极端高温对个人健康影响巨大。曾有老人在高温天外出,因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不幸中暑,最终引发心血管疾病被紧急送医。

生理影响不容忽视

权威研究表明,极端高温会使人体体温调节失常,水分和电解质失衡。当外界温度过高,人体散热困难,体温就会持续升高,导致中暑等症状。而水分和电解质失衡会影响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特定人群风险更高

老年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在极端高温下风险更高。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体温调节能力变弱;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差;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身体抵抗力低,高温会加重病情。他们在高温天气应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避免外出。

极端高温来袭,如何防范健康危机

个人日常防范措施

  •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特别是上午10点到下午4点。
  • 穿着合适衣物: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利于散热。
  • 补充充足水分: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喝白开水、淡盐水等。
  • 调节室内温度:使用空调或风扇降温,让室内保持凉爽。

中暑症状识别与处理

当出现头痛、恶心、皮肤干燥无汗等症状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帮助散热,并让患者喝一些淡盐水。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送医。

家庭和社会层面行动

  • 建立避暑场所:建立社区避暑中心,为居民提供凉爽的场所。
  • 提供饮水便利:提供免费饮水点,方便人们补充水分。
  •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提高公众的防暑意识。

制定高温应急预案

个人和家庭应制定高温天气应急预案,准备好备用电源,以防停电;准备急救包,里面放上常用药品;记录好紧急联系人信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求助。

全球气温突破1.5℃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威胁巨大。我们要积极采取防范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