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筛查不被推荐原因

为什么有些癌症筛查不被推荐?看完你就懂了!

2025-04-22 09:35:01
作者:张熙
疾病:癌症,学科:肿瘤科,字数:1537

癌症筛查,作为一种旨在早期发现癌症或癌前病变以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一直备受关注。大家都知道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癌症的重要性,可你知道吗?其实有些癌症筛查并不被推荐。接下来,咱们就深入探讨一下其中的缘由。

假阳性结果:一场虚惊背后的代价

假阳性结果,简单来说,就是筛查显示可能患有癌症,但实际上并没有患病。就拿乳腺癌筛查来说,有时乳腺影像检查可能会显示出一些可疑的结节,结果让患者误以为自己得了乳腺癌。 《英国医学杂志》曾有研究表明,癌症筛查的假阳性结果会给被检查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很多患者在拿到疑似癌症的检查结果后,会陷入极度的恐慌和焦虑中,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甚至可能引发焦虑症等心理问题。而且,假阳性结果还会带来经济负担。为了进一步确诊,患者往往需要进行更多的检查,如穿刺活检、磁共振成像等,这些额外的检查费用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过度诊断与治疗:得不偿失的选择

过度诊断是指检测出的癌症可能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但患者却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疗。像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就比较容易出现过度诊断的情况。有些前列腺癌生长非常缓慢,可能患者终身都不会出现症状,但一旦被检测出来,很多患者就会接受手术、放疗等治疗。 过度治疗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和健康风险。比如,前列腺癌手术后可能会导致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问题;甲状腺癌手术后可能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素进行替代治疗。此外,某些筛查方法如PET - CT,本身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健康人群接受此类检查,辐射可能会对身体细胞造成损伤,增加患癌的潜在风险。

经济负担与生活质量:不可忽视的影响

癌症筛查的总体成本并不低,不同的筛查方法费用差异也很大。以常见的癌症筛查为例,普通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可能只需几百元,而PET - CT检查一次则需要数千元。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些患者为了进行各种检查,需要频繁往返于医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某些检查方法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如胃肠镜检查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让患者痛苦不堪。

高危人群:精准筛查是关键

高危人群主要是指那些有家族病史、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等人群。比如,如果家族中有多位乳腺癌患者,那么家族中的女性成员就属于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对于高危人群,有一些适合的筛查方式。例如,乳腺癌高危人群可以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和钼靶检查;肺癌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人群)可以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但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筛查。选择合适的医生和医疗机构也很重要,可以通过咨询身边的朋友、查看医院的口碑等方式来选择。

预防癌症:从生活点滴做起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癌症至关重要。在饮食方面,要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建议每天摄入蔬菜不少于500克,水果200 - 300克。运动上,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 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会增加患癌风险。戒烟可以通过逐渐减少吸烟量、使用戒烟辅助工具等方法。限酒则要控制饮酒量,男性每天饮酒不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5克酒精。 定期体检也必不可少。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年应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超声检查等项目。 假阳性结果、过度诊断与治疗、经济负担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某些癌症筛查不被推荐的主要原因。大家在面对癌症筛查时,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综合考虑个人情况,理性看待。同时,要重视癌症的预防,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降低患癌风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