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脂肪组织:从其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到其在组织工程中的潜在角色
来源:Nature
语言:英语,所在国:意大利
分类:科学研究 , 关键词:干细胞与抗衰老
膝关节骨关节炎(OA)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软骨疾病。然而,现在已明确,软骨缺陷只是OA最终的表现特征之一。许多研究调查了OA发病和进展的机制,认识到髌下脂肪垫(IFP)不仅是OA的重要参与者,还可能是具有再生潜力的软骨干细胞来源。这真的如此吗?需要谨慎对待。
目前,膝关节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器官,其中各组成结构(如软骨、骨骼、滑膜、半月板、脂肪垫)之间的平衡或失衡对话在维持关节健康或驱动OA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软骨损伤伴随可能形成的骨赘只是OA的最终特征,导致疼痛、残疾和生活质量下降。年龄、性别、肥胖和既往关节损伤是膝关节OA的风险因素,尽管它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疾病,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随着这些易感因素的增加,OA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三分之一的65岁以上人群,尤其是女性,受到OA的影响。此外,肥胖不仅增加了负重和非负重关节的OA风险,还使个体患症状性OA的风险比体重指数(BMI)低于25的人群高一倍。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肥胖与OA之间的联系不能仅用额外体重引起的机械负荷来解释。肥胖加上衰老,极大地增加了慢性低度炎症(炎症老化),进而促进了OA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关注集中在脂肪组织的内分泌活动与OA发病/进展的关系上。除了内脏和皮下脂肪组织的系统性作用外,局部脂肪组织在OA中的促炎作用也不容忽视。
膝关节内有多种脂肪组织,它们与邻近组织相互作用,可能影响关节稳态。这些包括髌下脂肪垫(IFP)、髌上脂肪垫(SFP)和其他小脂肪垫,如后膝脂肪垫和后髌上脂肪垫。为了确定与OA相关的因素,IFP组织被认为是与膝关节疾病最密切相关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具有缓冲功能的被动旁观者,而是一个能够影响关节稳态的活跃参与者。
结构上,IFP由直径平均为1.15±0.11毫米的白色纤维脂肪小叶组成,这些小叶由薄的结缔组织间隔(0.22±0.034毫米)分隔。解剖位置上,IFP位于髌骨下极上方,髌腱前方,胫骨前部和半月板前角下方,股骨髁和髁间窝后方。在其后方,IFP与滑膜膜(SM)相邻;这种紧密的接触使得这两种组织难以分离,表明存在解剖连续性,并导致了解剖-功能单位(AFU)的概念。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支持AFU的存在。有趣的是,尽管与衰老相关的病理生理变化,AFU在启动和维持OA的发病和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OA相关膝关节疼痛的目标。
OA直接影响IFP的形态结构特征。我们首次证明,OA-IFP在组织学、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数据(包括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面与非OA-IFP(对照)有显著差异。通常,OA-IFP表现出显著更高的血管化、更厚的叶间隔、淋巴细胞浸润(对照中不存在)、较小的脂肪小叶,以及显著更高比例的白介素(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阳性圆形细胞和/或冠状结构。此外,在OA患者中观察到神经纤维增加。这些结构改变与组织生物力学的变化有关,进一步加剧了关节损伤和炎症。
关于SM,OA负责亚滑膜和滑膜衬里细胞层增厚。Emmi等人研究表明,非OA SM具有典型的衬里层外观(一层至三层衬里细胞),而在OA中则是增生的,有多层细胞(OA内膜厚度,33.60±3.8微米)。聚焦于SM区域,CD68+巨噬细胞在IFP和SM的血管周围中等存在,但在SM的亚衬里层和衬里层中更为突出,这是OA-AFU的显著特征。Li等人指出,SM和IFP在AFU中整合,在OA进展过程中发生协调变化。
Piezo通道(Piezo1和Piezo2)是机械激活的蛋白质,可以感知压缩和张力载荷,从而传递机械信号,包括有害的机械刺激。有趣的是,Piezo通道介导高应变超生理加载,这是OA的高风险因素;此外,它们的表达在炎症中增加并增强。比较OA-AFU与非OA-AFU,Emmi等人首次展示了它们在AFU内的分布模式:Piezo1在OA-IFP血管(仅在非OA AFU中轻微存在)和OA-SM血管(未在非OA AFU中检测到)中表现出中等表达。考虑到Piezo1对流动诱导剪切应力的敏感性,可以推测其在血管重塑中的作用,进而表明AFU的可塑性;此外,Piezo1高/过度表达与微环境僵硬有关,暗示其与OA相关纤维化的关联。关于Piezo2,在OA-SM血管(未在非OA AFU中检测到)中表达中等,在OA-IFP区(在非OA AFU中轻微)表达强烈。Piezo2在触觉、本体感觉和疼痛的感觉传导中起作用;此外,它们在内皮细胞中作为机械传导器,有助于内皮相关疼痛的刺激依赖性痛觉过敏。显然,了解Piezo1/2受体在病变或健康AFU中的存在和分布对于开发有效的OA疼痛管理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如果保守策略无法成功管理膝关节OA,可以考虑部分或全部移除IFP和SM以缓解疼痛并减少滑液中的促炎标志物(例如MCP1)。在此背景下,从废弃组织中分离出感兴趣的细胞群(即脂肪组织衍生干细胞),并在重新植入病变目标组织(例如软骨)后获得治疗优势,将是非常有益的。此外,由于IFP干细胞靠近膝关节,它们在软骨再生方面可能比其他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好的潜力。然而,我们的经验表明,在考虑将OA患者的IFP作为高质量干细胞来源用于再生目的时需要谨慎。
与OA共存并促使其发展的条件(如年龄、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构建了一个慢性应激临床环境,表现为氧化应激介质(如活性氧)的增加。在膝关节中,这种环境影响IFP组织,导致一种被称为脂肪病的器官功能障碍,给其细胞成分带来压力,包括OA-IFP干细胞。正如Stocco等人所述,从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OA患者(n=9;中位年龄=74岁;中位体重指数=29.4公斤/平方米)中分离出的IFP干细胞表现出特定特征,表明它们被炎症环境“预处理”。这些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CD73+/CD39+/CD90+/CD105+/CD44-/+/CD45-),与高干细胞性(STAT3,NOTCH1,c-Myc,OCT-4,KLF4和NANOG)/自我更新潜能相关,并对微环境刺激作出响应,如CD44、CD105、VEGFR2、FGFR2、IL1R和IL6R的检测所示。此外,HLA-DR/CD34/Fas/FasL的存在表明了一种因炎症引起的表型重编程,若机械刺激失衡/过载,可转变为适应性纤维化重编程(见COL1A1基因高表达水平)。此外,cortactin/CTTN基因的显著表达表明OA-IFP干细胞的分化可能受机械传导调节。相反,CD38/NADase低表达(通常在OA中上调)意味着OA-IFP干细胞无法对抗NAD+介导的OA炎症,导致细胞应激(高calreticulin基因表达)。尽管OA-IFP干细胞表现出抗炎特征(如CD39+/CD73+),但体外研究表明,它们在控制OA免疫反应方面的能力较弱。总体而言,CD34的表达表明OA-IFP干细胞来源于脂肪组织或血管内皮区室;而缺乏周细胞标志物PDGFRb排除了其来自血管壁龛的可能性。
人们正在努力寻找有效的OA相关软骨损伤治疗方案。然而,使用源自IFP的细胞时需谨慎,以避免再生出质量差且功能无效的组织,与天然透明软骨相比。了解膝关节环境中各种细胞(包括软骨细胞、滑膜细胞、成纤维细胞、类成纤维滑膜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脂肪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对话对于优化治疗策略至关重要。这一对话的一个特别有趣的方面是小细胞外囊泡(sEVs),也称为外泌体的作用。外泌体通过传递影响局部微环境并调节软骨行为的生物活性分子,成为细胞间通信的新途径。具体来说,外泌体的货物,包括非编码RNA和蛋白质,在OA的进展中起着根本性作用。由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释放的外泌体携带促炎细胞因子,可以改变软骨细胞和滑膜细胞的行为,导致软骨降解和疼痛。此外,软骨细胞本身可以释放含有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或其他炎症介质的外泌体,促进细胞外基质分解,加速软骨退化。来自滑膜细胞的外泌体也可以影响软骨细胞的活动,具体取决于其分子含量,或促进或抑制软骨修复。此外,外泌体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通过携带促进骨硬化或吸收的信号影响软骨下骨重塑,这是OA进展的两个关键特征。最后,功能研究表明,IFP衍生的外泌体显著促进软骨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分解,触发衰老并加剧实验性OA在小鼠中的进展。
外泌体在OA病理的多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包括炎症、软骨退化、关节内的细胞间通信、组织修复和骨重塑。实验证据突显了外泌体作为监测OA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干预靶点的潜力,为开发更有效的OA治疗方法提供了有希望的方向。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