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科学公司公布ICD、Watchman FLX和AI技术的积极数据

更新时间:2025-04-27 19:55:20
源新闻来源:MassDevice
语言:英语,所在国:美国
分类:AI与医疗健康

波士顿科学公司(NYSE: BSX)今天在2025年圣地亚哥心律学会(HRS)会议上分享了支持多种疗法的新临床数据。

研究结果支持了这家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马尔伯勒的公司在中风预防和心脏节律管理方面的技术。研究评估了该公司的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s)、左心耳封堵(LAAC)技术和人工智能平台。

波士顿科学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医疗官肯尼斯·斯坦因博士表示:“今年会议上的数据强化了我们心脏病业务中的关键疗法和设备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Emblem S-ICD系统和Watchman FLX LAAC装置,同时推动我们在人工智能等有前景的领域取得进展。我们很自豪能与致力于推进临床证据的研究人员合作,这使我们能够证明我们的技术对全球患者的影响。”

皮下ICD表现优于传统选项

主要亮点包括PRAETORIAN XL试验的长期结果,该试验评估了Emblem皮下ICD(S-ICD)。该研究将Emblem与传统的经静脉ICD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使用Emblem显著降低了重大并发症和导线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PRAETORIAN XL试验包括849名患者(S-ICD组和TV-ICD组分别有20.9%和18.4%的女性,中位年龄分别为63岁和64岁)。结果通过意向性分析(ITTA)和按治疗分析(ATA)进行分析。在意向性分析中,87.5个月后并发症没有统计学差异。然而,在按治疗分析中,TV-ICD组的并发症显著多于S-ICD组(分别为13.3%和9.1%)。此外,在意向性分析中,TV-ICD患者更常出现重大或导线相关并发症。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对于不需要起搏指示且正在考虑ICD治疗的患者,应强烈考虑使用波士顿科学公司的S-ICD。

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的路易丝·奥尔德·诺德坎普博士担任PRAETORIAN XL试验的主要研究员。她表示:“这是对随机分配到皮下或经静脉ICD患者的最长随访,提供了对其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独特见解。”

波士顿科学Watchman FLX研究强调需要更多研究

OPTION试验的子分析评估了Watchman FLX LAAC装置,进一步巩固了该平台的优势。研究表明,无论房颤复发或消融术后LAAC的时间如何,Watchman FLX在中风保护方面与口服抗凝药物相当,但出血风险显著降低。

此前,OPTION已经证明了LAAC在进行房颤消融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据研究人员称,尚不清楚同步或后续LAAC是否会损害房颤消融的结果或影响房颤复发。

一项预先设定的子分析对OPTION试验中的1,600名患者进行了分层,分为三组:抗凝治疗(无装置)、同步LAAC和顺序LAAC。主要终点是房颤复发,次要终点是12个月后的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SE)发生率。

在总队列中,328名患者(41%)接受了同步LAAC,475名患者(59%)接受了顺序LAAC。其余797名患者为对照组。36个月随访时,房颤复发率在三组间相当。所有组的中风/SE发生率都很低。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脉冲场消融与同步LAAC植入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还需要研究LAAC或抗凝治疗在房颤消融后无房颤患者的中的作用。”

另外,SURPASS Pro研究的早期结果显示,Watchman FLX Pro在安全性和左心耳封闭率方面表现出色。

公司也有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

波士顿科学的一项新分析表明,人工智能引导的心律裁定在分类心房心律失常方面与专家电生理学家(EPs)一样准确。该公司表示,这标志着有机会减少临床环境中的劳动力成本。

波士顿科学公司表示,人工智能引导的心脏节律分析可以提供效率、准确性和成本效益。这种方法分析和解释心电图数据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错误。

该研究旨在评估人工智能引导的心律裁定与三位EP共识的一致性。他们分析并分类了由ICM记录的心房心律失常(AA)。

根据波士顿科学公司的说法,前瞻性研究使用的数据集包含316个随机样本事件。LUX-Dx ICM AFib和房性心动过速(AT)算法检测到了这些事件,并通过患者触发的ICM记录。研究中使用的人工智能包含了BeatLogic深度学习算法。该软件组件是BodyGuardian远程监测系统的一部分,可将≥30秒的AF、AT或心房扑动分类为AA,其他节律则分类为非AA。

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和EP共识在相互比较时几乎相同。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人工智能算法在裁定ICM记录的AA事件方面与专家EPs一样准确,有可能绕过人工复审,显著降低临床和研究环境中的劳动力成本。”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全文内容涉及AI跨语种自动翻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