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厚跟跑鞋更易受伤?最新研究揭示跑步鞋选择关键
最新研究带来一则让广大跑者都为之关注的消息:穿厚跟跑鞋跑步,或许比穿平底鞋更容易受伤。这一研究,恰似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跑步爱好者群体中激起层层涟漪,也引发了大家对跑鞋选择与跑步安全的深入探讨。
佛罗里达大学运动表现中心的研究人员在《Frontiers in Sports and Active Living》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穿平底运动鞋的人或许对自己跑步时脚部的动作更为清楚,这或许能降低受伤风险。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颇具规模的研究,分析了超过700名年龄在12至77岁之间、种族和民族多样的耐力跑者六年的伤害历史和鞋类特征数据,像鞋子的重量、缓冲以及鞋跟高度等关键因素都涵盖在内。他们借助特殊跑步机和动作捕捉视频来仔细分析跑步步态,还让参与者识别自身特定的“足部触地方式”,也就是脚最先接触地面的方式。
研究结果令人咋舌,穿厚跟跑鞋的人受伤率更高。而且,穿厚跟鞋的跑者在识别自己的足部触地方式上,远不如穿平底鞋的跑者准确,这极有可能是受伤率居高不下的一个因素。科学家在综合考量年龄、体重、跑步量和竞争性等因素后,得出了这些结论。
佛罗里达大学健康运动表现中心主任Heather K. Vincent博士在接受《Health》采访时表示:“我们发现,当跑者习惯了较高鞋跟的支撑后,他们可能会误以为是前脚掌先触地,还常常觉得自己是‘前脚掌着地者’。可实际上,他们明显是后脚掌着地,鞋跟先触地。”这种对足部动作的误解,很可能就是导致受伤的“幕后黑手”。
功能性运动专家Lori Diamos有个生动的比喻:“穿厚跟跑鞋就好比站在泡沫垫上挑战平衡和控制。这些鞋子削弱了身体感知和反应地面的能力,让你不得不更多地依赖鞋子,而非自身的肌肉和关节来保持稳定,这无疑增加了脚踝扭伤、膝盖疼痛等受伤风险。”
虽说厚跟跑鞋与受伤之间的联系已被发现,但研究人员也强调,目前还不确定这种鞋子是否真的会直接导致受伤。尽管其他一些规模较小的研究也表明,鞋跟高度和足部动作会对跑步受伤产生影响,但要建立起潜在的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无论研究结果怎样,要是你因此打算换成平底跑鞋或其他类型的跑鞋,最好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以免受伤。
认证私人教练Emma Anderson建议,要挑选适合自己脚型的鞋子,且不要强迫自己改变自然的跑步方式。她说道:“一双好的跑鞋,应该舒适、耐用,还要透气、灵活。得保证脚在鞋里有足够空间,脚趾不会被挤到。”她还特别提醒,要看看鞋子是否适合自己打算跑步的地形,不管是跑步机、小径、跑道还是街道。
总的来说,专家们都建议循序渐进。先用新鞋进行短距离跑步,同时留着旧鞋,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交替使用。Anderson还补充道:“不是每双鞋都适合你。要是在更换新跑鞋时感觉疼痛或不适,那就赶紧停下,重新找更适合自己的鞋子。”
穿厚跟跑鞋与受伤之间的关系研究仍在持续推进,但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专家建议,值得跑者们重视起来。在挑选跑鞋时,跑者们可得多留意自身情况和鞋子特性,谨慎更换,把受伤风险降到最低,尽情享受跑步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相关科普知识:
- 了解足部触地方式:足部触地方式主要有前脚掌着地、后脚掌着地和全脚掌着地。前脚掌着地时,跑步效率可能较高,但对小腿肌肉力量要求大;后脚掌着地较为常见,但冲击力相对集中在脚跟;全脚掌着地则介于两者之间。不同的触地方式适合不同的人,了解自己的触地方式有助于选择合适跑鞋。
- 跑鞋选择要点:除了上述提到的舒适性、耐用性、透气性、灵活性以及适配地形外,还需关注鞋子的支撑性。对于足弓塌陷或扁平足的人,需要选择有良好支撑的跑鞋,帮助维持足弓正常形态;而高足弓的人则更适合缓冲性能好的跑鞋,减轻跑步时的冲击力。此外,试穿跑鞋时,要注意鞋头空间是否足够,鞋跟是否贴合,鞋带是否能调节到合适的松紧度。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