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血液检测在亚洲人群中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准确性
源新闻来源:Medical Xpress
语言:英语,所在国:新加坡
分类:健康研究
一项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杂志上的研究显示,血浆p-tau217作为血液生物标志物,在检测阿尔茨海默病(AD)的脑β-淀粉样蛋白(Aβ)病理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该研究验证了其在伴有脑血管疾病(CeVD)的个体中的有效性,这种疾病在亚洲人群中非常普遍。这一发现可以提高早期诊断、改善患者风险分层,并促进不同人群中的AD临床管理。
这项研究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高级讲师Lai Mitchell博士领导,合作单位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医疗系统(NUHS)、哥德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和Banner Sun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的本地和国际专家。
为亚洲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填补空白
尽管血浆p-tau217等血液生物标志物已经在西方人群中进行了广泛研究(其中CeVD较为少见),但本研究独特地聚焦于新加坡的一个队列,反映了更广泛的亚洲人口特征,这些人群中有较高的CeVD负担。
研究结果证实,较高的血浆p-tau217水平与更快的认知衰退相关,这不仅强化了其作为诊断工具的作用,还表明它可能是疾病进展的潜在预测因子。
潜在的临床应用
- 更早且更精确的检测:血浆p-tau217提供了一种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方法,可以在严重认知衰退发生之前识别出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变化,从而可能实现更早的干预和监测。
- 简单且侵入性小的诊断工具:与昂贵且侵入性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脑脊液检查相比,基于血液的生物标志物可以轻松整合到常规临床实践中,使阿尔茨海默病筛查更加方便和可扩展。
- 优化个性化护理的风险分层:将血浆p-tau217纳入常规临床评估中,医生可以高效地将个体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组,以便进行针对性的随访策略和潜在的早期治疗干预。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疗系统记忆、衰老和认知中心主任Christopher Chen教授说:“这项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血浆p-tau217可能是早期检测亚洲人群中高CeVD负担的AD脑变化的突破性工具。像p-tau217这样的血液生物标志物使我们更接近一种更便捷的方法来诊断和管理新加坡及其他地区的AD。”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研究员Joyce Chong博士补充说:“虽然血液生物标志物不期望取代目前临床标准如淀粉样蛋白PET,但它们的最大价值可能在于提供一种成本效益高、侵入性小的筛查和风险分层工具,以帮助减少需要确认性PET扫描的个体比例。”
展望未来,研究团队希望扩大研究的时间长度以及所调查生物标志物的多样性。
Lai博士表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痴呆是一种由复杂、相互作用过程引起的慢性疾病,特别是在我们的研究人群中,CeVD可能是导致与AD相关的认知障碍的重要因素。我们的长期目标是能够产生一组多模式、临床有用的生物标志物,既能提示新的治疗靶点,也能帮助诊断和预后这种致残性疾病。”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全文内容涉及AI跨语种自动翻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