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睡眠失调如何影响情绪和心理健康
来源:News-Medical
语言:英语,所在国:美国
分类:科学研究 , 关键词:健康研究
睡眠时间表往往是人们为了完成待办事项清单而最先妥协的事情之一,尤其是在年底临近的时候。但希望度过快乐假期的人们应该重新考虑这一点。密歇根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当人们的睡眠周期与其内部时钟或昼夜节律不一致时,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严重影响。
相反,这意味着在身体需要时获得睡眠可以显著提升情绪状态,并可能缓解与情绪障碍相关的症状,资深作者丹尼尔·福杰(Daniel Forger)表示。
“这不会解决抑郁症。我们必须非常清楚这一点,”数学系教授兼密歇根应用与跨学科数学中心(Michigan Center for Applied and Interdisciplinary Mathematics)主任福杰说。“但这是一个我们可以控制的关键因素。我们无法控制某人的生活事件,无法控制他们的关系或遗传因素。但我们可以通过仔细观察个人的睡眠模式和昼夜节律,真正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他们的情绪。”
这项研究发表在《npj数字医学》(npj Digital Medicine)杂志上。
实习生、Fitbit和问卷调查
长期以来,人们都知道睡眠会影响情绪,但这通常是以一种概念性的、几乎轻描淡写的方式讨论的。例如,我们在谈论这种联系时经常使用“烦躁”或“脾气暴躁”等词语。
然而,先前的研究一致发现,睡眠——其持续时间、质量和中断——与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联系,包括自杀风险。
“睡眠对我们很重要,但也许不像我们对待抑郁症那样重视。但有大量研究表明,情绪影响昼夜节律和睡眠,而昼夜节律和睡眠也影响情绪。”福杰说。
然而,这些研究几乎都是在受控环境中进行的,福杰说。因此,他和他的团队着手在现实世界中寻找这些影响——以及利用这些影响来改善情绪的机会。
这个项目部分得益于实习生健康研究(Intern Health Study),该项目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资助,在密歇根大学进行,与数百名一年级住院医师合作。作为研究的一部分,实习生佩戴健身追踪器——主要是Fitbit——监测心率、活动和睡眠习惯,同时完成常规的情绪调查。这项研究还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支持。
福杰和他的团队开发了算法来评估Fitbit数据,并提取有关人们昼夜节律、睡眠周期及其一致性方面的定量信息。通过将这些信息与实习生健康研究的日常情绪调查以及每季度的抑郁筛查问卷相结合,团队能够建立这些一致性与真实世界心理健康测量之间的联系。
问卷调查——即九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这是一种广泛用于研究和临床的工具——提供了关于昼夜节律失调人群的特别引人注目的数据。
“当人们的昼夜节律开始失调时,我们看到PHQ-9平均上升了2.5分,”福杰说。“这是临床上重要的变化。”
但具体哪些方面失调也很重要,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敏基·李(Minki Lee)说。
“这不仅仅是‘如果你早点睡觉,你会更快乐’,”李说,他是本科生研究员,2023年戈德沃特学者(Goldwater Scholar)。“在某种程度上,这会是真的,但这是因为你的睡眠时间表与你的内部节律一致了。”
身体的节奏
研究团队能够提取三个重要模式的特征或生物标志物。
首先是中央昼夜节律钟,它位于大脑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i)。它还协调身体其他部位的外周昼夜节律钟。在这项研究中,团队分析了心脏中的外周节律钟。
福杰说,对于普通人来说,心脏知道它在下午2点比凌晨2点需要更加活跃,这要归功于它的外周节律钟。
团队能够测量的最后一个模式是实习生的睡眠周期。
团队发现,一般来说,当一个人的睡眠周期与外周昼夜节律钟不一致时——也就是说,当心脏认为的时间与实际时间不一致时——这对情绪有负面影响。
然而,当一个人的中央昼夜节律与睡眠周期不一致时,特别是在实习生轮班工作的情况下,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也就是说,睡眠与中央内部时钟之间的不一致是由他们的职业驱动的。
当这种不匹配影响情绪时,其影响比外周不匹配的情况更为明显。
“具体来说,中央昼夜节律钟与睡眠之间的不一致与情绪和抑郁症状(包括睡眠质量差、食欲问题甚至自杀念头)表现出最强的负相关关系,”该研究的另一位主要作者大佑·金(Dae Wook Kim)说。
金在密歇根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时帮助进行了这项研究,目前是韩国科学技术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助理教授。
“这些发现挑战了之前关于昼夜节律失调对不同生理节律钟影响一致性的假设,”金说。
挑战这些假设提出了新的问题,即这些失调在其他群体中如何以及何时表现出来,包括学生、老年人和被诊断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金说。团队已经开始将其研究方法应用于这些群体。
“这表明我们必须考虑代表身体不同部分的不同节律,并结合工作条件和个人生活方式进行考虑,”李说。
研究人员表示,背景因素很重要并不令人惊讶。毕竟,学生会在考试前熬夜,旅行者会环游世界,但这些通宵达旦或时差反应并不会显著影响他们的情绪。
但这项研究表明,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了解这些失调何时影响我们,何时休息可以解决问题。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在我们的手腕上。
“这就是为什么这是可扩展的,”福杰说。“这就是我认为这可以帮助很多人的原因。”
来源:
密歇根大学
期刊参考:
李敏基(M. P. Lee)等人(2024年)《数字标记的昼夜节律失调与心理健康风险的真实世界关联》。《npj数字医学》。doi.org/10.1038/s41746-024-01348-6。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