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水瓶可能满是细菌,专家解释原因
源新闻来源:The Star
语言:英语,所在国:加拿大
分类:健康研究
每次我们用嘴接触水瓶时,都会将数千种细菌从我们的口腔转移到容器中——进入一个黑暗、潮湿且通常是室温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它们可以自由地生长和繁殖,圭尔夫大学食品微生物学教授兼安大略省食品保护协会前会长Keith Warriner解释道。
在某种程度上,水瓶的瓶口“几乎就像牙刷一样,”他说。“最糟糕的是,当你吃东西时,你会喝一口水,显然一些食物残渣可能会进入瓶子中,”从而引发微生物的盛宴。
作为参考,我们的口腔中有大约700种不同的微生物物种,平均有60亿个细菌——“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会让我们生病,”圭尔夫大学加拿大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Lawrence Goodridge指出。
2017年的一项新加坡研究发现,即使经过煮沸和氯化处理的自来水,在装入瓶子并在一天内使用后,也会含有“极高数量的细菌并且会迅速繁殖”。成年人使用后的水瓶中,每毫升水中平均含有75,000个细菌。24小时后,这一数字激增到每毫升水含有一百万到两百万个细菌。
我们的口腔并不是唯一的细菌来源;微生物在加拿大供水系统的管道中生长,并普遍存在于自来水中。装瓶后,这些细菌会随时间增长——即使我们从未用嘴接触过瓶子。
“如果我们开始加入果汁或其他类似的东西,情况会更糟,”Warriner解释说,因为这些物质可以为微生物提供额外的糖分和营养,供其大量摄取。
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会开始形成难以清除的生物膜。在那里,微生物居民受到由分泌的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组成的黏液保护。
“这非常难以清洁,”Goodridge告诉我,“然后它们会在你喝水时脱落一些细菌,使你生病。”
如果你不经常清洗水瓶会发生什么?
幸运的是,围绕着我们的绝大多数微生物,包括在我们的口腔和水瓶中的微生物,对我们没有危害——有些甚至可能是有益的,圭尔夫大学加拿大食品安全研究所前主任Jeffrey Farber解释说。
“许多这些细菌实际上是无害的,实际上可能有助于在你的微生物群落中建立一个良好的菌群,”他说。“我还没有看到任何因瓶装水引起的疫情记录……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个别病例。”
对大多数人无害的细菌也可能“对高风险人群(如免疫系统受损者和65岁以上的人)造成潜在危险,”Farber继续说道。
在极少数情况下,存在像诺如病毒或李斯特菌这样的食源性病原体,它们可能会在你的瓶子中定殖,污染你的水,并在摄入后导致呕吐或腹泻,Goodridge补充说——尤其是如果你用它来装自制的冰沙,这些成分中可能含有少量的病原体。
有害微生物还可能导致口腔感染,导致蛀牙、牙龈疾病,甚至如果它们进入我们的血液,还可能导致心肌炎等全身性疾病:“你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他解释道。
当我们分享水瓶时,还有可能传播疾病,Warriner补充说。“例如,如果你患有链球菌感染,基本上就是在把链球菌传给别人,他们可能会患上喉咙感染。”
你应该多久清洗一次水瓶?
一旦你的水瓶开始散发异味,或者其内容物开始变味,你就知道该清洗了,Warriner解释说。你也可能会看到或感觉到水瓶内部的生物膜,这种膜摸起来滑滑的,看起来呈灰色或棕色。
作为一般规则,你应该在每次使用前后冲洗水瓶,并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深度清洁,三位专家一致同意。
深度清洁最简单的方法是将水瓶倒置放入洗碗机中,如果你有的话,Warriner说。洗涤周期中的热量应该足以杀死许多残留的细菌。
另一种选择是使用过氧化氢。许多杂货店出售3%的过氧化氢溶液;用一份这种溶液和两份水填充你的瓶子,盖上盖子,倒置放置十分钟,Warriner解释说。之后要彻底冲洗掉过氧化氢。
如果你难以去除顽固的生物膜,Warriner建议先用醋摇晃瓶子,然后再加入小苏打。起泡反应会帮助剥离顽固的黏液,而酸性的醋则有助于消毒瓶子。
Farber建议使用刷子刮去顽固的生物膜,但Warriner不同意,指出刷子本身可能藏有微生物,可能会传播更多的病原体,而不是清洁。
水瓶的材质重要吗?
专家建议尽可能使用金属或玻璃水瓶——最好是瓶颈较宽的瓶子,以方便更容易清洁。
这是因为细菌更容易附着在塑料上,Goodridge和Farber解释说,这可能会加速生物膜的形成。
塑料瓶还可能将其添加剂释放到液体中。202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由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一种常见的塑料)制成的瓶子向其内容物中释放了150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其中一些,如双酚A,已被与癌症、生殖障碍、心血管问题等联系在一起。
研究表明,塑料瓶还可能向其内容物中释放无数微塑料;例如,2024年的一篇广为人知的论文记录了每升瓶装水中平均含有24万个微塑料和纳米塑料。
最终,“水瓶就像厨房里使用的任何其他器具一样,”Goodridge总结道。“所以如果水瓶不经常清洗,那就会成为一个问题。”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全文内容涉及AI跨语种自动翻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