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医健康
国内健康世界健康探索科学
如厕管理规范

《黄帝内经》用于现代职场如厕管理,真能照搬吗?

2025-02-17 10:05:01
作者:张熙
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学科:泌尿科,字数:1256

近期,佛山市顺德区三兄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发布的《如厕管理规范》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该文件规定员工如在10:30 - 10:40可正常如厕,其他时间受限,且依据竟是《黄帝内经》,美其名曰提高效率、整顿工作态度并保障员工健康,特殊身体情况员工还需向人力资源申请无薪如厕并备案。此事件经羊城晚报报道后,多家媒体跟进,公司表示规定处于试行阶段,并非强制执行,也未收到员工反馈。不过律师认为该规定可能涉嫌违法,因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执法有困难,最终在舆论压力下公司取消了相关规范。

规定引发的健康质疑

《黄帝内经》可谓古代医学的璀璨明珠,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医学价值。然而,直接把它的内容应用到现代职场环境中,真的合适吗?要知道,古代人多从事农耕、手工劳作,生活节奏那叫一个缓慢;而现代职场却是高强度工作和快节奏生活的天下。此一时彼一时,自然不能简单地把《黄帝内经》中的理论套用到现代员工的如厕管理上。

人为限制员工如厕时间,就像一颗隐藏的“健康炸弹”,存在诸多隐患。从生理角度来说,正常的排尿和排便可是人体新陈代谢的自然需求。当有便意或尿意时,如果长时间憋着,泌尿系统疾病的风险就会像火箭一样飙升。比如,憋尿可能引发膀胱炎、尿道炎等疾病,长期憋尿还可能给肾脏功能带来严重影响。医学研究表明,长期憋尿的人患膀胱炎的几率比正常如厕的人高出30%。从心理角度看,这种限制就像一座无形的大山,给员工造成不必要的焦虑和压力。员工时刻担心错过如厕时间,哪还有心思专注工作,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有调查显示,受到如厕时间限制的员工,工作效率平均下降了15%。

合理的如厕安排理应尊重个人差异。不同员工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等因素,就像不同的音符,会奏出不一样的如厕需求“乐章”。有些员工可能消化系统好,每天排便次数较多;有些员工可能饮水习惯不同,排尿频率也有差异。所以,用统一的时间标准来限制所有员工,显然是不合理的。

正确的如厕观念与做法

对个人而言,一定要重视自身的如厕需求。当有便意或尿意时,就像听到了身体的“紧急呼叫”,应及时解决,千万别刻意憋尿或憋便。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每天尽量在固定的时间排便,就像给身体设定了一个精准的“生物钟”。同时,要注意如厕时间不宜过长,避免长时间蹲坐或久坐马桶,不然痔疮等肛肠疾病可能就会找上门来。建议每次如厕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在工作环境中,雇主应该明白,保障员工合理的如厕权益,就像给员工的健康和工作效率上了一道“保险”。可以为员工提供相对宽松的如厕条件,不设置不合理的限制。比如,允许员工根据自身需求随时如厕,而不是规定特定的时间。

从健康知识普及的角度,员工自身也应该加强对健康知识的学习,了解憋尿、憋便等不良习惯对身体的危害。可以通过阅读健康科普文章、参加健康讲座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

此次公司按《黄帝内经》规定如厕时间的事件给我们敲响了重视健康的警钟。大家应关注自身健康需求,尊重身体自然规律,雇主也应为员工创造健康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