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医健康
国内健康世界健康探索科学

益生菌可减缓阿尔茨海默病在小鼠中的进展

新闻时间:2025年2月12日 - 更新时间:2025-02-19 06:29:28
来源:Lifespan.io
语言:英语,所在国:美国
分类:健康 , 关键词:硒与微生态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种源自人体的益生菌混合物可以改善微生物群落健康,减少炎症,并减缓阿尔茨海默病在转基因小鼠中的进展。研究还发现性别差异对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

越早干预越好

早期干预以预防或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可能比在疾病完全发展后再逆转更为可行。然而,这种预防性治疗需要易于坚持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为它们可能需要长期使用。

本文作者旨在通过针对微生物群落-大脑连接来创建这样的干预措施,重点关注微生物群落微生物如何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微生物群落到大脑

生活在人体微生物群落中的微生物统称为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群。微生物群落微生物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包括大脑健康。

为了引出他们的论文,作者讨论了阿尔茨海默病与微生物群落微生物之间的联系。先前的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组成与健康人不同。此外,移植异常的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组到健康的啮齿动物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发展。

因此,研究人员决定测试益生菌作为治疗策略的效果。他们使用了一种由五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和五株肠球菌(Enterococcus)组成的源自人体的益生菌混合物,这些菌株之前已被证明可以减少微生物群落通透性和炎症。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混合物

研究人员使用了APP/PS1小鼠,这些小鼠经过基因改造以表达人类β-淀粉样蛋白(Aβ)。这些小鼠随着Aβ的积累而表现出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其认知能力也比野生型小鼠更早下降。

在实验中,6至8周大的APP/PS1小鼠接受了为期16周的人体来源益生菌混合物治疗。这种治疗导致大脑海马区的Aβ积累减少,这是阿尔茨海默病变化最先出现的区域,并减轻了小鼠的认知衰退,与未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表明该治疗可以防止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减少炎症

除了Aβ斑块外,阿尔茨海默病还与神经炎症有关。研究表明,中年时期的系统性炎症甚至可以在20年后促进认知衰退。

给予益生菌混合物后,研究人员观察到神经炎症减少,脑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激活减少,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得到改善,这有助于调节分子和物质从血液进入大脑的过程。与对照组相比,系统性和微生物群落炎症也有所减少,如通过血液和微生物群落中的炎症标志物测量的结果所示。

更好的微生物群落健康

益生菌似乎对微生物群落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超出了对炎症的影响。多项微生物群落健康指标测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接受益生菌治疗的小鼠在微生物群落健康方面有显著改善,例如微生物群落通透性降低,大肠和小肠内壁(肠上皮)的结构和功能得到改善。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益生菌混合物的有效性可能是由于这些微生物群落屏障完整性的改善。

正如预期的那样,益生菌治疗对受治小鼠的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组产生了显著影响。尽管这种治疗不影响微生物多样性,但它影响了不同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增加了有益微生物的数量。

雄性受益更多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和进展风险因性别而异。因此,研究人员检查了雄性和雌性小鼠数据之间的差异。

他们注意到,虽然两种性别的认知表现和Aβ减少都有所改善,但雄性的结果略好于雌性。这是因为一些提供认知益处的分子机制在雄性和雌性之间存在差异。

益生菌治疗对小胶质细胞激活和炎症的影响在雄性和雌性小鼠中相似,但脑中的一个炎症标志物(Il-1β)在雄性中显著减少,而在雌性中则没有。

然而,研究人员注意到,在雄性小鼠中观察到的一些积极变化,如微生物群落通透性、血脑屏障和炎症的改善,在雌性小鼠中并未观察到。他们还指出,益生菌治疗对雄性和雌性小鼠的微生物组有不同的影响。

微生物群落-大脑连接

研究人员讨论了可能的机制,结合了先前的研究和他们自己的结果。他们认为,微生物群落微生物失衡,特别是与炎症相关的微生物增加,会导致局部微生物群落炎症,进而导致微生物群落渗漏。这使得促炎分子泄漏到血液中,导致系统性炎症,最终影响大脑。

这些促炎分子会损害血脑屏障的完整性,使其能够渗透到大脑并激活脑免疫系统(小胶质细胞),导致神经炎症。研究人员认为,这一从微生物群落到大脑的级联反应促进了Aβ的积累,从而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益生菌治疗]通过防止微生物群落通透性抑制炎症的起源,从而控制全身炎症。这反过来又维持了血脑屏障的功能,防止促炎负担进入大脑,并控制小胶质细胞激活、神经炎症和Aβ积累。最终,这有助于保持认知健康并防止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虽然这项研究展示了微生物群落-大脑轴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可能的机制联系,并提供了支持证据,但仍需更多数据来证明所提出的机制是正确的。进一步的实验和在不同阿尔茨海默病模型中的研究可以丰富和支持这些结论,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需要在人类中进行评估。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