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可能引发的副作用
源新闻来源:Daily Mail
语言:英语,所在国:美国
分类:健康研究
辉瑞和莫德纳的新冠疫苗帮助世界走出了疫情,但有一小部分人却因此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许多人被告知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副作用是由疫苗引起的——因为当时确实没有证据。
情况在今年二月有所改变,耶鲁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病症,称为“接种后综合征”(PVS)。这种综合征似乎会导致神经系统问题,如脑雾、头痛和眩晕,以及其他症状,包括运动不耐受、失眠和心肌炎。许多这些症状在疫情前就已经普遍存在,因此很难证明它们是否真的由疫苗引起,或者只是无关的,而美国分散的医疗系统使这一问题更加复杂。
Sujana Reddy医生是一位专门研究疫苗相关损伤和长期新冠的医生,她告诉《每日邮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疫苗是安全且救命的。但我们确实需要承认,在一小部分人群中……可能存在持续症状的风险。这些患者不应该被忽视。仅仅因为某件事罕见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
以下是《每日邮报》揭示的研究将哪些症状与疫苗联系在一起以及如果你经历这些症状该怎么办。
神经系统症状
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PVS的特点是头痛、眩晕和“脑雾”。出现这些症状的人可能会遭受剧烈的头痛、感觉头晕、虚弱或步态不稳、困惑、思维困难、注意力集中困难和记忆力减退。这组症状是最常见的,通常在接种疫苗后的48小时内出现,并在接下来的几天和几周内变得更加严重,并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英国研究人员202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接种辉瑞和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后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头痛、丛集性头痛、偏头痛和眩晕。在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分析的PVS患者中,78%的人报告了脑雾,73%的人报告了难以集中注意力或专注。
另一项2024年的分析发现,大约每1000剂mRNA新冠疫苗(如辉瑞的)会出现一次脑雾,而每1000剂腺病毒载体疫苗(如强生/杨森的)会出现56次脑雾。虽然头痛是疫苗的常见副作用,但202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接种新冠疫苗后的头痛可能是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迹象——这是大脑中的致命血块。
Zoe Lees博士研究代谢医学,她告诉《每日邮报》,接种疫苗后出现头痛或眩晕是“常见的”,但通常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她说:“这些症状更有可能是由于身体的免疫反应而不是神经直接受损。严重的或频繁的症状极为罕见。”然而,她补充说:“如果症状持续超过几周,就应该寻求进一步评估。”
对于经历头痛或偏头痛的人来说,治疗可以包括非处方止痛药或处方药物,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的改变。治疗头晕、困惑和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症状的方法因人而异,人们通常需要尝试多种疗法才能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
运动不耐受
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运动不耐受是PVS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80%的人患有此症状。一项2023年的预印本论文发现,71%的报告PVS的人经历了运动不耐受。
运动不耐受表现为无法或难以以个人期望的强度进行体育活动,或者无法达到接种新冠疫苗前的运动水平。这可能表现为比平时更快地气喘吁吁,或者太累而无法开始或完成锻炼。人们还可能出现肌肉无力、疼痛或酸痛。
除了与PVS有关外,运动不耐受也与长期新冠有关。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经历运动不耐受的人中,尽管心脏和肺功能正常,但身体无法从血液中正确提取和使用氧气作为燃料,从而使人的表现能力降低。
目前治疗这种状况的选择不多,但医生可能会开高剂量维生素和一种用于治疗肌肉无力的药物。
疲劳和睡眠困难
2023年的预印本发现,69%的报告PVS的人经历了过度疲劳,而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85%的PVS患者经历了这种症状。此外,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称,70%的PVS患者有入睡或保持睡眠的困难。
2022年的英国研究报道,接种新冠疫苗后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是睡眠质量差。2023年的一项研究考察了睡眠与新冠疫苗之间的关系,发现经历疫苗副作用的人比没有经历副作用的人睡得更少且更差。13%的人有中度至重度失眠;近4%的人难以入睡;6.8%的人无法保持睡眠;7.4%的人经常过早醒来。
虽然脑雾本身就是PVS的症状之一,但缺乏或睡眠质量差也会导致脑雾,使人难以集中注意力和思考。它还可能导致情绪变化,如易怒和抑郁,并在长期内增加肥胖、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充足的睡眠对于身体修复自身和增强免疫系统至关重要,有助于抵御病毒。患有PVS且睡眠质量差的人可能面临其他医疗问题的风险。为了治疗睡眠问题,医生可能会推荐药物、谈话疗法或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
Lees博士告诉《每日邮报》,疲劳也是接种疫苗后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但它应该在一到两周内消退。但如果有人在六周后仍感到疲劳,“将在病毒感染后综合症诊所提供支持性治疗。”
心肌炎
心肌炎是心肌(心肌)炎症,可降低心脏有效泵血的能力,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跳异常,有时甚至突然死亡。它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每年在美国的病例不到20万例。
心肌炎患者可能会经历胸痛或紧绷感、呼吸急促、疲劳和能量丧失、腿部肿胀和心律不齐。在极少数情况下,mRNA疫苗已被证明会导致心肌炎(心肌炎症)和心包炎(心包膜炎症)。
阅读更多独家报道:一名被迫接种新冠疫苗的士兵因严重的“疫苗肺损伤”而被医疗退役。
这种副作用很罕见,但究竟有多罕见仍在争论中。2021年以色列的一项大型研究表明发生率为五万分之一。其他研究则给出了截然不同的估计。
Jared Ross博士是一名急诊医学医师和医学院教授,他告诉《每日邮报》,接种疫苗后的心肌炎在男性中比女性更常见,尤其是在30岁以下的人群中。他说,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病毒感染后,但也可能由疫苗触发——最常见的是莫德纳新冠疫苗。
CDC数据显示,接种疫苗后的心肌炎和心包炎是新冠疫苗接种的已知副作用,尽管该机构没有提供具体病例数。
在这种情况下,据认为免疫系统可能将新冠疫苗中的mRNA视为威胁,从而攻击自身并导致心脏炎症。
这两种状况也都与新冠有关。
但在2025年1月,加拿大专家开始呼吁对新冠疫苗相关的心脏损伤进行更多研究。他们指出,由于研究范围过窄,尚未调查这些损伤在接种疫苗后几个月和几年内的风险,因此这个问题仍然“记录不足”。
来自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研究人员还警告说,这些研究在分类“接种后”心肌炎和心包炎时存在不一致,使用了不同的时间框架来定义这些状况是否直接与疫苗接种有关。
心肌炎的治疗包括药物、生活方式调整、休息、手术或在严重情况下进行心脏移植。然而,Ross博士说:“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患者完全康复。”
耳鸣
耳鸣是一种最常见的听力问题,通常表现为耳朵里持续的嗡嗡声。它也可能听起来像嗡嗡声、咆哮声、嘶嘶声或咔嗒声。
除了令人讨厌和干扰外,耳鸣还会导致夜间频繁醒来,因为在卧室安静的环境中,感知到的声音会变得更加明显——扰乱正常的睡眠周期,导致失眠和睡眠剥夺。
当这些声音持续超过六个月时,就被称为慢性耳鸣。
2024年发表在《药理学前沿》上的一项研究分析了398例与新冠疫苗接种相关的耳鸣病例,发现每百万剂完整的辉瑞新冠疫苗接种中有47例耳鸣。
每百万剂完整的莫德纳疫苗接种中有51例耳鸣,每百万剂完整的强生/杨森疫苗接种中有70例耳鸣。
NeuroMed Tinnitus Clinic的首席医疗顾问Hamid Djalilian博士告诉《每日邮报》,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收到了约12,000份关于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耳鸣的报告,“但与接种的数百万剂疫苗相比,总体率很低。”
斯坦福医学院分子神经耳科实验室的一个团队正在研究耳鸣的根本原因,并识别出接种疫苗后有耳鸣风险的人。
领导这项研究的耳鼻喉头颈外科医生Konstantina Stankovic告诉NBC:“我们认为许多形式的耳鸣反映了内耳的某种损伤,然后大脑试图补偿这种损伤,开始自行产生声音。”
这项研究正在进行中,尚未发表结果。
治疗耳鸣时,医生通常会开具类固醇。一个案例研究还显示,医生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刺激技术,利用磁脉冲调节可能导致耳鸣的大脑活动。
Djalilian博士说,如果你在接种疫苗后出现耳鸣,“最好的办法是开始支持性护理。”他继续说:“这包括抗氧化剂、补水和休息。保持冷静很重要,因为焦虑和压力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血栓和低血小板计数
新冠疫苗接种后同时出现血栓和低血小板计数的情况称为血栓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TTS)。
CDC报告称,这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状况,已与强生/杨森新冠疫苗相关联。
它涉及血栓形成(血栓)和血小板计数下降(血小板减少症)。
血栓可以在体内传播,导致致命并发症,如中风,而血小板对于血液凝固和伤口愈合至关重要,因此太少可能导致失控的致命出血。
阅读更多独家报道:一位母亲进行了十多次手术以替换腐烂的骨头,医生将其归因于新冠疫苗。
症状包括剧烈头痛、视力模糊、说话困难、容易瘀伤、腿部疼痛或肿胀、过度出血和腹痛。
2021年8月的一份CDC报告显示,在新冠疫苗接种后15天内发生了38例TTS,截至2021年7月,已有4名患者死亡。
当时,整体TTS率为每百万剂三例。
2021年初,FDA和CDC建议暂停使用强生/杨森疫苗,原因是担心其与TTS的关联——当时已报告了六例。
然而,2021年4月,经过安全审查后,这两个机构取消了暂停,并表示益处大于潜在风险。
最近关于新冠疫苗接种后TTS的数据有限。202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基于挪威的数据,TTS的发生率为每13万人中有五例。
研究人员写道,这表明每26,000次接种中有一例TTS。
新冠疫苗引起TTS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据信是由某种免疫反应引发的。
TTS的治疗包括抗凝药物和含有某些抗体的血液输注。
Kari Ponce de Leon,一位来自蒙大拿州的43岁两个孩子的母亲,告诉《每日邮报》,医生诊断她患有一系列血液疾病,导致她的免疫系统阻断血小板——类似于TTS。一位医生在一封信中写道,她的病情很可能由新冠疫苗引起,“因为他找不到其他原因。”
麻木或灼烧感
2022年的英国研究发现,接种辉瑞和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后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是感觉异常——全身麻木、刺痛、针刺或灼烧感。
此外,2023年的预印本发现,63%的PVS患者报告了麻木感,63%的患者报告了神经病变——即引起疼痛、麻木、刺痛或无力的神经损伤,最常见于手臂、腿和脚。
麻木和灼烧感也是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分析的PVS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80%的人报告了刺痛和麻木感,58%的人报告了灼烧感。
这些症状的治疗可以包括非处方止痛药、抗炎霜、抗焦虑和抗惊厥药物的超适应症使用、物理和职业治疗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的改变。
吉兰-巴雷综合征
Ross博士向《每日邮报》解释说,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并损害神经。它会引起肌肉无力、麻木和瘫痪。
他说,GBS是由攻击神经系统的抗体引起的,通常发生在病毒感染或接种疫苗(如新冠疫苗)之后。
症状包括行走不稳、面部动作和说话困难,以及手脚和上半身的刺痛和无力。虽然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但严重病例可能导致瘫痪或死亡。
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新冠疫苗接种增加了18岁及以上成年人GBS的风险。
在2021年8月的CDC报告中,该机构表示,在接种了1260万剂强生/杨森疫苗后,2021年2月至6月期间报告了100例GBS病例。
当时,GBS的发生率约为每百万剂强生/杨森疫苗八例。
2023年发表在《Cureus医学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独立研究发现,新冠疫苗(如强生/杨森疫苗)——这是一种载体疫苗——可能使一个人患GBS的风险增加两倍以上。
载体疫苗使用无害病毒将遗传物质传递到体内,以触发针对目标疾病的免疫反应。
研究人员对70项关于接种疫苗后GBS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80%的患者在接受第一剂载体疫苗后的21天内发展为GBS。
Lees博士告诉本网站,一项荟萃分析估计,每百万剂腺病毒载体疫苗的整体GBS发病率约为四例。
然而,Lees博士是一位ZipHealth的医学作家,她表示,新冠感染本身与GBS风险增加有关——“高于任何潜在的疫苗接种风险。”
尽管科学家们尚未确定疫苗如何触发GBS,但他们指出,大多数受影响的患者都成功得到了治疗,仅有一例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而死亡——这是一种影响心率、血压和消化等自主功能的疾病。
目前没有直接治愈GBS的方法,治疗主要集中在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通过输血、呼吸支持和物理治疗。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全文内容涉及AI跨语种自动翻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