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频率与长期健康的关系
源新闻来源:MSN
语言:英语,所在国:美国
分类:健康研究
每个人都会排便,但并不是每天都排便。系统生物学研究所(ISB)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排便频率与长期健康有关。
ISB领导的研究团队检查了超过1400名健康成年人的临床、生活方式和多组学数据。他们发现,排便频率对一个人的生理和健康有很大影响。他们的研究成果将于7月16日在《细胞报告医学》上发表。
研究人员探索了来自消费者健康公司Arivale的同意参与者的数据。该团队专注于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并排除了某些健康状况或药物使用者。
研究团队将自我报告的排便频率分为四类:便秘(每周一次或两次排便)、低正常(每周三到六次排便)、高正常(每天一到三次排便)和腹泻。
分类后,研究团队寻找排便频率与包括人口统计学、遗传学、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组、血液代谢物和血浆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
研究显示,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BMI)与排便频率显著相关。具体来说,年轻人、女性和较低BMI的人排便频率较低。
“先前的研究表明,排便频率如何对微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功能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如果粪便在微生物群落中停留时间过长,微生物会用尽所有可用的膳食纤维,将其发酵成有益的短链脂肪酸。之后,生态系统转向蛋白质发酵,产生多种毒素,这些毒素可以进入血液。”
— 研究的主要作者Johannes Johnson-Martinez
事实上,研究人员还发现,研究参与者的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组成的差异是排便频率的一个明显标志。通常与健康相关的纤维发酵微生物群落细菌似乎在排便频率的“适中区域”内茁壮成长,即每天排便1-2次。然而,与蛋白质发酵或上消化道相关的细菌在便秘或腹泻的人群中更为丰富。
类似地,几种血液代谢物和血浆化学成分显示出与排便频率的显著关联,这表明微生物群落健康与慢性疾病风险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具体而言,在报告便秘的人的血液中,已知对肾脏造成损害的微生物衍生蛋白质发酵副产物如p-甲酚硫酸盐和吲哚硫酸盐含量较高,而在报告腹泻的人的血液中,与肝脏损伤相关的临床化学成分升高。
特别是,血液中的吲哚硫酸盐水平与肾功能下降显著相关,为排便频率、微生物群落微生物代谢和器官损伤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初步支持。
不出所料,那些报告饮食富含纤维、水分充足和定期锻炼的人往往处于排便频率的“适中区域”。
“慢性便秘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活动性疾病患者的慢性肾病进展有关,”ISB副教授兼论文通讯作者Sean Gibbons博士说。“然而,尚不清楚排便异常是否是慢性疾病和器官损伤的早期驱动因素,还是这些回顾性关联仅在患病患者中偶然出现。”
“在这里,在一个总体健康的人群中,我们发现便秘特别与已知会导致器官损伤的微生物衍生毒素的血液水平相关,而这些毒素出现在任何疾病诊断之前。”Gibbons说。
该研究还探讨了排便频率与焦虑和抑郁之间的关联,表明心理健康史与排便频率有关。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排便频率如何影响所有身体系统,以及异常排便频率可能是慢性疾病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Gibbons说。“这些见解可以为管理排便频率提供策略,即使在健康人群中,也能优化健康和福祉。”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全文内容涉及AI跨语种自动翻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