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微生物组在健康与疾病中的研究
来源:Frontiers
语言:英语,所在国:澳大利亚和意大利
分类:科学研究 , 关键词:硒与微生态
肺部微生物组在健康与疾病中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焦点。随着在肺部发现了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群落网络,这一领域的研究变得尤为突出。与皮肤、微生物群落或口腔等其他部位相比,肺部微生物组生态更为动态和短暂(Budden等人,2019)。在急性与慢性呼吸道疾病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与微生物的移入、消除和繁殖速率的变化有关,进而影响病理发展(Budden等人,2019)。因此,解析宿主与驻留或定植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诊断、预后、管理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至关重要。本研究专题讨论了最新的发现,这些发现展示了如何通过解析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来加深我们对肺炎、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动态变化的理解,以及吸入疗法对局部微生物群的影响。
Xi等人研究了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在COVID-19大流行前后下呼吸道(LRT)微生物群的变化。尽管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后COVID-19组中,包括绿青霉菌(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犬腺病毒A(Canine mastadenovirus A)、伯克霍尔德菌(Ralstonia pickettii)、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肺炎支原体(Mycoplasmoides pneumonia)在内的某些微生物物种在下呼吸道微生物群中更为丰富,并与感染严重程度和免疫功能受损呈正相关。
在肺癌的发生过程中,Zhai等人描述了细菌及其代谢物在不同早期阶段肺癌标本中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来指导未来的治疗策略。不同标本中的微生物丰度存在差异,早期肺腺癌的微生物丰度较低。不同标本中的细菌种类也有所不同,其中伯克霍尔德菌(Ralstonia)与早期肺腺癌相关,而粪杆菌(Faecalibacterium)和布劳特氏菌(Blautia)与未进展为实性结节的磨玻璃结节相关。阿克曼菌(Akkermansia)、埃希氏菌-志贺氏菌(Escherichia-Shigella)和克雷伯菌(Klebsiella)则与肺鳞状细胞癌相关。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中的代谢物也有所不同,这可能反映了能量代谢和谷胱甘肽代谢的不同活动。
两篇文章探讨了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COPD患者呼吸道微生物群的影响。Yue等人通过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了长期和短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COPD患者的气道功能和痰液微生物群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的痰液微生物群结构β-多样性显著改变,且某些细菌属如无芽孢菌(Abiotrophia)、沙雷菌(Schaalia)、颗粒球菌(Granulicatella)、莫吉菌(Mogibacterium)、鞘氨醇菌(Sphingobium)和副埃格特菌(Paraeggerthella)的丰度增加。其中一些细菌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进一步证实口腔微生物群在COPD临床动态中的作用,Hua等人发现口服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可显著延缓中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的病情加重,效果类似于流感-肺炎链球菌疫苗接种。最后,Garaci等人讨论了呼吸道中复杂的微生物关联网络,这些网络包括真菌和哺乳动物宿主之间的三元相互作用,揭示了这些相互作用的代谢和免疫意义,有助于开发新的药物靶点用于疾病治疗。
总体而言,本研究专题中包含的文章突出了与呼吸道微生物群动态变化相关的几个重要方面,为基于微生物的治疗策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