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服药期间饮酒的安全建议请查收
春节将至,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推杯换盏间满是欢乐。可你知道吗?服用某些药物时饮酒,会带来严重健康风险。多起案例显示,服用抗菌药、降糖药、抗心绞痛药等特定药物时饮酒,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春节期间,一定要注意药物与酒精的安全搭配。
春节需警惕!这些药和酒同服危害大
头孢类抗菌药与乙醇合用,后果严重。曾有患者服用头孢后饮酒,很快头痛欲裂、面色苍白,紧急送医才脱离危险。这是因为二者相遇,会导致剧烈头痛、血压骤降。
降糖药与乙醇合用,会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等低血糖反应。酒精影响降糖药代谢,增强降糖作用,从而引发低血糖。
抗心绞痛药与乙醇合用,同样会导致剧烈头痛、血压骤降。而降压药物在饮酒时不仅不降压,反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心梗、脑梗等严重疾病。有高血压患者服药期间饮酒,血压突然飙升,导致脑部血管破裂。
镇静催眠药与乙醇合用,会加快药物吸收,导致患者昏迷、呼吸衰竭、窒息甚至死亡。抗癫痫药物与乙醇合用,会使药效消失,降低治疗作用,增加癫痫发作风险。
服药与饮酒,时间间隔要牢记
药物和酒精在体内完全被清除需要一定时间。通常,在喝酒前后 3 天吃药,或者停药后一周内不要喝酒,才能确保药物和酒精充分代谢,避免相互作用带来风险。
药物在体内有半衰期,比如某些头孢类药物的半衰期约为 1 - 2 小时,经过 5 个半衰期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清除。而酒精代谢速度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肝脏每小时能代谢 10 - 15 克酒精。所以,为了安全,一定要遵守这个时间间隔。同时,购买药品或食品时,要查看说明书是否含有乙醇成分,像一些止咳糖浆、藿香正气水等可能含有乙醇,服药时需谨慎。
春节聚会,这些要点要注意
春节聚会频繁,正在服用上述药物的人,聚会前要告知亲朋好友自己的服药情况,避免被劝酒。如果实在无法拒绝饮酒,一定要提前咨询医生,根据医生指导调整药物剂量或暂停服药。
此外,要关注聚会场所的饮品,有些果汁酒、鸡尾酒等看似度数低,但也含有酒精,尽量选择无酒精饮料,如鲜榨果汁、苏打水等。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减少不必要的健康风险,为节日增添欢乐。
提升健康意识,家庭关怀不可少
提高个人及家庭成员对药物与酒精相互作用的认识,是预防此类健康问题的关键。可以通过家庭内部交流,分享相关知识,也可以参加社区宣传活动。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清楚哪些药物不能与酒精同服,以及出现问题如何处理。
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监督和支持,营造健康饮食环境。特别是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要加强关注,确保他们服药期间远离酒精,守护好家人的健康。
药物与酒精同服危害大,春节期间更要重视。希望大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合理安排用药与饮酒时间,为家人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