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亚太食品饮料行业食品安全与保障十大新闻

Our Top 10 APAC food and beverage industry food safety and security stories in 2024

新加坡英语食品与饮料
新闻源:FoodNavigator-Asia
2024-12-09 13:00:00阅读时长8分钟3903字
亚太食品饮料食品安全化学物质渗漏抗生素滥用包装标签进口法规健康影响动物源食品

我们揭示了2024年亚太食品饮料行业最受关注的十大食品安全与保障新闻,涵盖了化学物质渗漏和抗生素滥用、包装标签改进、进口法规等方面。

化学担忧:印尼修订食品包装法规应对公众疑虑

印度尼西亚政府修订了食品包装法规,以回应消费者和学术界对有害化学物质进入食品供应链的担忧。过去十年间,印尼已多次修订当地食品包装政策,但截至2023年,仍未针对某些有害化学物质(如双酚A(BPA)和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制定具体规定。PFAS因其降解速度缓慢而被称为“永久化学品”,已有大量科学研究将其暴露与癌症、心血管疾病、不孕不育、高血压等多种健康问题联系起来。当地食品药品控制局(BPOM)发布了食品包装草案以应对这一情况。BPOM局长Rizka Andalucia在正式声明中表示:“该法规将涵盖所有食品包装材料,包括塑料、橡胶和弹性体、纸张和纸盒、陶瓷、玻璃、金属及复合材料和多层包装。食品和饮料公司需严格注意所用材料及其从包装到食品产品的化学物质迁移率,以确保没有对健康有危险或危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将威胁转化为机遇:嘉吉如何应对全球可可危机

嘉吉利用其在亚洲及其他业务部门的可可采购网络,帮助客户克服可可供应短缺,确保消费者继续享用巧克力产品。据国际可可组织预测,2023-2024年度全球可可供应量将下降近11%,至444.9万吨,比2022-2023年度有所减少。因此,可可价格在今年早些时候达到历史高点,促使糖果制造商和巧克力生产商采取行动。面对这一危机,嘉吉凭借其广泛的可可采购网络和创新专长,帮助客户解决当前挑战,确保消费者仍能享受巧克力产品。嘉吉亚太区食品解决方案部享受类产品负责人刘小玲在接受《食品导航亚洲》采访时说:“可可供应确实是行业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嘉吉是一家从豆到条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意味着我们在价值链的每一步都具有创新能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定制和解决方案提供。例如,我们能够提供亚洲来源的可可产品,因为我们全球采购。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与客户接触,了解他们是否需要支持来管理这一情况,如采购、替代配方和产品试验。我们可以为特定风味和颜色定制可可粉,并结合不同成分创造新的解决方案或替代品。”

亚洲食品动物生产中的抗生素滥用对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印度研究

据印度研究人员称,亚洲食品动物生产中的抗生素滥用对区域公共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旁遮普邦兽医和动物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1年至2020年间进行了一项全面研究,指出抗生素耐药性的惊人增长及其通过食物链向人类传播的潜在风险。研究还揭示了亚洲食品动物生产中广泛使用关键重要抗生素的情况,以及有限的监测和监管控制加剧了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担忧。该研究涵盖了11个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朝鲜、斯里兰卡、泰国和东帝汶。对108篇选定出版物的回顾结果显示,关于食品动物中抗生素使用的科学文献达1126篇,研究发现畜牧业、家禽和水产养殖中存在令人担忧的抗生素滥用趋势。这些做法引发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因为动物源产品中抗性微生物的发展直接威胁到人类健康。

标签变革:泰国强调科学与安全的新营养标签和健康声明规则

泰国实施了食品行业的营养标签政策,当局还发布了更严格的基于科学的包装健康声明指南。过去一年,越南到菲律宾等多个东南亚市场因升级政策和指南以改善食品和饮料包装上的营养标签而登上头条。泰国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于2024年1月颁布了一系列监管法令,规定食品和饮料必须在产品包装上显示营养标签。当地公共卫生部长Cholnan Srikaew在正式声明中表示:“本通知规定的法规将在政府公报发布之日起180天后生效,即2024年7月2日开始执行。”“所有食品和饮料产品都需要按照公共卫生部指南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显示营养标签。符合先前法规的标签产品仍可销售,但时限不超过三年。在此之后,所有产品的营养标签必须按照新指南显示。”

动物警报:韩国加强对进口动物源食品的安全要求

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MFDS)加强了进口动物源食品的安全要求。韩国已经有一套严格的牲畜产品进口食品安全程序,要求特定的出口认证,MFDS宣布将扩展到动物源食品,以确保卫生和安全要求得到满足。MFDS部长Oh Yoo-kyung在正式声明中表示:“MFDS已将目前应用于牲畜产品的进口卫生评估系统扩展到动物源食品。”“这将确保食品安全在进口前从原产国开始预验证,通过六阶段评估程序,韩国政府将评估出口国的食品安全管理状况,再决定是否允许进口。”“这意味着生产并出口加工动物源食品(如猪排、鸡柳、鸡串等)的食品制造商需要遵守,包括肉含量低于50%的产品。”进口要求的修订将责任转移到出口市场,确保这些产品的食品安全标准得到满足。

更严格更安全:中国提出新的预包装标签标准,要求更明确的成分和原产地信息

中国政府关于预包装食品和饮料标签的草案法规包含了更严格的规定,要求制造商提供更明确的复合成分和原产地信息。当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NHC)在正式声明中表示:“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起草了关于中国预包装食品标签法规的一系列新食品安全标准。”“这符合当地食品安全法的要求,我们目前正在征求公众意见,食品行业和公众成员可以登录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管理信息系统在线提交反馈,截止日期为2024年2月29日。”新草案法规中的关键更新包括对成分命名和原产地的更严格要求。“所有使用复合成分的食品和饮料公司现在必须在标签上分解这些成分,并在成分列表中单独列出每个原始成分。”“组合成分将不再被允许作为成分列表的最后一项,以更好地确保消费者充分知情并便于监督。”

简洁安全:新西兰推出新的行业食品过敏原标签指南和检查表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推出了新的食品过敏原标签指南,旨在帮助食品和饮料制造商、进口商和零售商适应今年开始实施的监管要求。自2006年以来,经过近二十年的审查和评估,食品标准澳大利亚新西兰(FSANZ)于2024年2月25日实施了新的食品过敏原标签要求。这些法规是在FSANZ的简单英文过敏原标签(PEAL)提案下制定的,要求所有相关食品公司在食品标签上以特定格式和位置声明任何潜在的过敏原信息,并使用简单的、大字体的普通英文术语。FSANZ告诉我们:“这些是重要的变化,有助于人们更快、更容易地找到食品标签上的过敏原信息,从而做出明智和安全的食品选择。”“我们的评估考虑了最佳可用的科学证据、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以及成本和效益。作为这项工作的一部分,FSANZ进行了文献回顾、安全评估和两轮公众咨询。”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食品和饮料公司有两年的时间进行过渡,直至2026年2月25日。

南韩培养肉:即将出台的新法规将把公共健康和食品安全放在首位

韩国食品当局强调,在制定即将出台的培养肉法规时,公共健康和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将是首要任务。当地食品药品安全部(MFDS)已发布临时标准,涵盖来自细胞和微生物来源的食品成分,包括培养肉和海鲜。这些标准包括对使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的食品成分的范围和提交说明的澄清。MFDS副局长金裕美在正式声明中表示:“MFDS正在通过制定详细的监管支持措施来确保细胞培养食品的安全性和竞争力,以惠及行业。”“然而,新型食品在当地韩国市场获得认可总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获得消费者信任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将与行业合作,确保这些新型食品在提供给公众之前具有卓越的质量和保证的安全性。”“对于食品领域的所有此类新技术,公共健康和安全是首要优先事项,MFDS将确保这些内容很好地融入当地的食品安全政策。”

健康前景:糖分减少和过敏原规避成为亚太功能性饮料行业的主要需求

亚太地区功能性饮料行业越来越看到消费者对糖分减少、标签透明度和过敏原规避的需求变得普遍。几年前,少糖和清洁标签的饮料被认为是食品和饮料行业的时尚需求,但如今,这些需求已成为消费者的期望。特别是在健康产品选项如功能性饮料方面更是如此。Tummy Buddies联合创始人Rita Sellars告诉《食品导航亚洲》:“虽然功能性饮料现在确实非常受欢迎,因为它们具有健康益处,例如70%的市场需要免疫支持和肠道健康支持,但在这一市场中,一些方面已经成为关键。”“其中一个方面是糖分减少,我们在澳大利亚市场看到了这一需求的增长,因为儿童肥胖是一个大问题。”“我们看到多个国家提供了多种激励措施,以推出无糖产品或在含有正常糖分的产品上贴标签,这表明这一问题对许多政府和消费者来说有多么重要。”“另一个方面是标签透明度,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阅读和理解营养标签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已经出现了巨大的运动,尤其是在为孩子购买饮料的父母中,他们可以轻松阅读和理解这些产品中的成分。”Sellars还强调了过敏原规避在亚太地区功能性饮料中的重要性,特别是乳糖过敏和不耐受问题在该地区的高发率。

追溯大米强化:印度命令企业采用追溯应用防止掺假

印度食品安全标准局(FSSAI)在今年早些时候命令所有强化大米制造企业将新的全国追溯应用整合到其运营中,以防止最终产品的掺假。印度自2019年起逐步强制强化各种主食,以减少国内的营养不良问题,大米是铁、维生素B9和维生素B12强化的关键目标。然而,掺假现象屡见不鲜,部分原因是制造这些产品成本更高——这里的掺假更多是指虚假或欺诈性声称,如大米中铁含量不足,不符合强制标准,而不是大米中含有不安全物质。为了遏制这些问题,FSSAI命令所有相关大米生产商将强化大米追溯(FoRTrace)应用整合到其运营中,这是国家食品安全合规系统(FoSCoS)的核心部分。FSSAI监管合规司主任Rakesh Kumar在正式声明中表示:“所有强化大米预混料(FRK)和FRK本身的所有制造商必须在FoSCoS上上传每批生产的实验室测试报告,并声明铁的来源和混合比例。”“我们认识到大米强化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存在透明度、质量控制和追溯性等问题,因此无缝集成了FoRTrace应用与FoSCoS。”“该应用旨在将参与大米强化的各个利益相关者统一在一个平台上,促进生产、原材料和销售记录的透明化,实现价值链的端到端追溯。”强化大米生产商还被要求记录每日的生产、原材料使用和销售情况,并确保定期清洁机器和设备,作为其许可证条件的一部分。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