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研究:这个时间之后睡觉可能损害你的心理健康

Going to bed after this time could harm your mental health. What Stanford Research says

美国英语健康
新闻源:Indiatimes
2025-02-09 18:23:00阅读时长3分钟1025字
斯坦福大学研究睡觉时间心理健康熬夜焦虑和抑郁症睡眠模式就寝时间昼夜节律晚睡影响改善睡眠习惯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个时间之后睡觉可能损害你的心理健康。这项研究分析了近75,000名英国成年人的睡眠模式,发现熬夜显著影响心理健康。研究人员发现,那些熬夜的人患焦虑和抑郁症的风险增加了20-40%,无论他们的自然睡眠偏好如何。研究建议最晚应在凌晨1点前入睡,以减少心理健康风险。

研究人员揭示了更好的心理健康的最佳就寝时间。由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新研究表明,理想的就寝时间可以预防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该研究分析了近75,000名英国成年人的睡眠模式,发现熬夜会显著影响心理健康,不论个人的睡眠偏好如何。

研究方法

该研究发表在《精神病学研究》杂志上,涉及73,880名中年和老年成年人。参与者被问及他们的睡眠习惯,包括他们是否喜欢熬夜或早起。研究还考虑了参与者的昼夜节律类型——即他们自然的清醒和睡眠倾向。

为了确保准确性,参与者佩戴了可穿戴设备来跟踪一周内的睡眠模式。他们的睡眠行为被分为三组:早睡者(最早25%)、中间睡眠者(中间50%)和晚睡者(最晚25%)。这种分类有助于解释不同人群中“早”和“晚”的不同定义。

研究人员随后将这些睡眠模式与参与者的心理健康记录进行交叉比对,以评估就寝时间和心理健康之间的潜在关联。

主要发现

研究发现,熬夜和晚起与增加心理健康障碍的风险有关,如焦虑和抑郁症。尽管许多人认为自己在夜间表现更好,但研究表明,不规律的睡眠时间表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斯坦福医学报道指出:“当研究人员分析数据时,他们惊讶地发现,与昼夜节律类型的匹配并不是每个人心理健康的最佳选择。事实上,对于夜猫子来说,过着与生物钟不一致的生活反而更好。”

研究得出结论,人们应尽量在凌晨1点之前上床睡觉,以最小化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高级作者、斯坦福大学教授杰米·泽伊策强调:“我们发现,与昼夜节律类型的匹配并不重要,真正关键的是熬夜对心理健康不利。”

晚睡的影响

研究发现,持续熬夜的人被诊断出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比遵循较早睡眠时间表的人高出20%到40%。最容易受影响的群体是那些保持深夜作息的夜猫子,而偶尔熬夜的早起者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少。

泽伊策表示:“最糟糕的情况肯定是那些深夜熬夜的人。”他建议,这一发现的一个可能原因是,深夜醒来的人更容易做出冲动决定,有时会受到酒精或药物的影响。

改善睡眠习惯

对于那些天生倾向于熬夜的人来说,逐步调整可以帮助他们适应更健康的睡眠时间表。例如,每晚稍微早一点上床睡觉,并确保早晨接触阳光,有助于重置身体的内部时钟。

虽然尚不清楚为什么熬夜会影响心理健康,但这项研究强调了优先考虑睡眠对整体健康的重要性。通过有意识地早点上床睡觉,人们可以显著降低患上心理健康障碍的风险。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