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出行安全

建议孕晚期少骑电动车,公众学急救护母婴平安!

2025-04-29 10:40:01
作者:张熙
疾病:孕期跌倒,学科:妇产科,字数:1088

近期,在广西玉林博白县早高峰时段,发生了一件温暖又引人深思的事。怀孕8个月的陈女士骑电动车时,因路面湿滑不慎摔倒,电动车压在她腿上,让她无法起身。关键时刻,三名路人在雨中迅速伸出援手,将她扶至安全区域,并协助家属送她去了医院。经检查,陈女士仅轻微擦伤,胎儿也未受影响。该事件经玉林晚报、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大家对孕期出行安全及公众急救意识的关注。

孕晚期出行风险高,这些防护要做好

孕晚期孕妇身体变化明显,重心前移、关节韧带松弛,平衡能力大不如前,在复杂路况下很容易摔倒。骑电动车本就需要精细操控,对于行动不便的孕晚期孕妇来说,难度更是加倍,要是赶上下雨天路滑,风险就更高了。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15%的孕产妇会因为跌倒或交通事故就医,其中孕晚期的孕妇占比超过60%。为了降低出行风险,建议孕晚期孕妇尽量减少骑电动车,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或者让家人陪同。美国妇产科学院(ACOG)建议,怀孕28周后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驾驶,出行时选择平坦的路线,并且穿上防滑鞋。社区也可以多做一些孕妇安全出行的宣传,比如在容易滑倒的路段设置警示标识。

摔倒威胁母婴健康,及时应对别慌张

孕妇摔倒可不是小事,可能会引发胎盘早剥(发生率约1%-2%)、胎膜早破(占产前早破的10%-15%)、胎儿窘迫等问题。就像陈女士这次运气好,胎儿没受影响,但2023年《柳叶刀》的研究显示,孕期跌倒导致胎儿不良结局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3.2倍。所以孕妇摔倒后,不管有没有明显疼痛,都要马上就医,做超声检查确认胎盘位置和羊水情况。要是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者胎动异常,必须在2小时内去急诊。医疗机构也应该建立孕产妇创伤快速响应通道,配备便携式胎儿监护设备,以便及时救治。

公众急救能力待提升,这些路径要知晓

中国红十字会2024年的调查显示,只有12.3%的成年人掌握基础急救技能,而且很多人面对孕妇急救时会有顾虑。在这次事件中,三位施救者通过简单的肢体支撑和情绪安抚,避免了孕妇受到二次伤害,这符合国际创伤急救指南中"保护孕妇腹部"的原则。为了提升公众的急救能力,可以把孕妇急救纳入公共场所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培训课程,重点培训"孕妇安全搬运法"和"紧急分娩应对"。社区还可以联合医疗机构开展"母婴急救日"活动,通过模拟演练让大家提高实操能力。

陈女士的事件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互助的温暖,但我们不能只依靠偶然的善举。孕妇要主动避开高风险的出行方式,公众要积极学习急救技能,医疗机构要完善孕产期创伤救治体系。只有多方一起努力,才能把健康风险降到最低,让每个生命都能平安到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