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医健康
国内健康世界健康探索科学
游戏障碍揭秘

爱玩游戏真的等于游戏障碍吗?一文揭秘!

2025-02-22 09:10:01
作者:张熙
疾病:游戏障碍,学科:心理科,字数:1256

前段时间,央视新闻抛出“玩游戏不受控可能是游戏障碍”这一观点,宛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在大众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大家对“爱玩游戏不等同于沉迷游戏”的深度思考。游戏障碍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已被纳入特定疾病单元。了解游戏障碍相关知识,就像在游戏的海洋中点亮一座灯塔,对正确认识玩游戏行为、保障身心健康意义重大。

揭秘游戏障碍:爱玩游戏≠游戏障碍

游戏障碍可远不止是单纯爱玩游戏这么简单。世界卫生组织明确给它下了定义:个体在游戏中失去控制力,在多个领域造成重大损害,且这种情况持续超过12个月,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这就如同失去控制的汽车,在生活的道路上横冲直撞,搅乱原本的秩序。

不过要注意啦,并非所有爱玩游戏的人都患有游戏障碍。只有当玩游戏这一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交、教育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造成显著损害时,才可能被诊断为此病。就拿学生举例,原本成绩优异、和家人关系融洽,可因为过度玩游戏,成绩一落千丈,和家人交流也越来越少,关系变得紧张,这才可能符合游戏障碍的特征。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任医师吴仁容提醒大家,假期用电子产品娱乐可不等同于“游戏障碍”。游戏障碍得满足以下特定条件:

  1. 对游戏失去控制:就像脱缰的野马,想玩就玩,根本停不下来。
  2. 优先考虑游戏而忽略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活动:原本喜欢画画、踢球,现在满心只想着打游戏,连吃饭、睡觉都能往后排。
  3. 即使知道负面影响仍然继续或增加游戏时间:明明知道玩游戏影响学习和健康,还是忍不住要玩,甚至玩的时间越来越长。

并且,这些症状必须持续至少一年以上才能确诊。此外,游戏障碍还可能带来学习困难,比如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的时候脑子里全是游戏画面;记忆力减退,刚学的知识转眼就忘。

游戏障碍预防与治疗攻略

儿童青少年是易患游戏障碍的高危人群,针对他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 进行情绪调控训练,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别因游戏里的输赢大起大落。
  • 开展认知控制训练,让孩子明白游戏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让它占据全部。
  • 组织人际交往训练,鼓励孩子多和同龄人交流、玩耍,提高社交能力。

家长和社会也肩负着重要责任,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科普宣传工作,广泛普及游戏障碍相关知识。这就像给大家穿上一层“知识铠甲”,提高全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引发游戏障碍的诱因。

要是怀疑自己或家人存在游戏障碍,千万不能忽视,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治疗。治疗方案通常是综合性的,涵盖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心理治疗能帮助患者了解自身行为和心理问题,找到解决办法;药物治疗在必要时可辅助改善一些症状;生活方式调整则要注意作息,合理安排玩游戏和其他活动的时间。比如,每天规定玩游戏时间不超过1小时,其余时间去户外运动、阅读书籍、参加社交活动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保持积极心态,就像在黑暗中看到曙光一样,坚定遵循治疗方案。只要我们重视起来,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一定能远离游戏障碍,让生活重回健康、美好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