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医健康
国内健康世界健康探索科学
青光眼防治知识

我国2180万青光眼患者567万致盲,你还不重视?

2025-01-29 11:15:01
作者:孔祥勇
疾病:青光眼,学科:眼科,字数:1302

青光眼,是全球范围内不可逆致盲性眼病里的“厉害角色”,是导致失明的第二大病因。在我国,青光眼患者数量庞大,据统计,约有2180万青光眼患者,致盲人数约567万。这一庞大的数据,无疑给我们敲响了重视青光眼的警钟。

发病机制解析

青光眼主要分为急性闭角型和开角型。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迅猛,犹如暴风雨突然降临。其病理变化为房角突然关闭,房水排出受阻,眼压急剧攀升,对视神经造成急性损害。发病时,眼胀、头痛、视物模糊、虹视(看光源时出现彩虹样光环)、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一同袭来,让人苦不堪言。
  • 开角型青光眼则像一个隐匿的“杀手”。早期大多没有症状,房角始终开放,但小梁网功能却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受损,眼压缓缓升高。等到发现视力下降时,往往已到疾病晚期。

常见症状归纳

青光眼的常见症状有不少:

  • 眼胀、头痛较为典型。
  • 视物模糊也很常见,就好像眼前蒙了一层雾。
  • 虹视也极具特点,看灯光周围会出现一圈看似美丽却暗藏危机的彩虹样光环。
  • 还有恶心呕吐症状,可别单纯以为是肠胃问题,它也可能是青光眼发出的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症状明显,而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多无症状,容易被忽视。

预警信号提示

当出现经常性眼球胀痛、看光源老是有彩虹样光环、眼睛发红充血且视力模糊疼痛等情况时,一定要高度警惕青光眼的可能,建议尽快前往医院检查,切莫让青光眼悄无声息地损害我们的眼睛。

预防与应对策略

预防措施建议

预防青光眼,需从生活习惯做起:

  •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至关重要,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比如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屏幕。用眼一段时间后,要适当休息眼睛,眺望远处,做做眼保健操。
  • 定期进行眼部健康检查也必不可少,尤其是近视超过600度的人群,更要关注眼部健康,定期检查眼压、视野及视神经状况。

紧急情况处理

一旦出现疑似青光眼急性发作的症状,如剧烈眼痛、头痛、视力急剧下降等,必须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千万不要自行用药或拖延治疗,否则病情加重会带来更大麻烦。医生会依据具体情况,给予降眼压药物或进行其他紧急处理。

日常预防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悦,减少精神压力,因为情绪大幅波动很可能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同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充电”,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眼内环境。

心理调适技巧

对于已确诊的青光眼患者而言,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非常关键。可以通过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与家人朋友多交流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治疗配合与积极心态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并坚持长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良好的依从性和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延缓疾病进展。

预后管理与自我护理

在青光眼治疗周期内,自我管理也有诸多要点:

  • 学会正确滴眼药水,避免剧烈运动。
  • 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查方法,如测量眼压、观察视野变化等。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向医生反馈,如此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