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动起来!控制体重+定期筛查,远离癌症威胁!
2025-05-02 09:20:01阅读时长3分钟1075字
你知道吗?近期研究发现,肥胖可能取代吸烟,成为癌症最大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国际癌症研究组织的数据表明,肥胖与至少13种癌症存在因果关联,像结肠癌、胰腺癌等。肥胖引发癌症的机制主要有慢性炎症、代谢紊乱以及激素变化。当下肥胖率不断上升,这无疑是一个公共卫生警示,大家真的要重视起体重管理啦!
你知道吗?肥胖和这13种癌症紧密相连!
与肥胖直接相关的癌症有很多种,比如肝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以胰腺癌为例,美国的研究显示,年长者如果肥胖,患上胰腺癌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严重超重的人在5年内患胰腺癌的危险比体重正常的成人高出45%。 肥胖致癌主要有以下几种机制:
- 慢性炎症:脂肪细胞会释放促炎因子,长期的炎症会损伤细胞的DNA,进而促进细胞癌变。
- 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会使循环胰岛素水平升高,这会刺激肿瘤细胞不断增殖。
- 激素失衡:脂肪组织会分泌雌激素、瘦素等,这会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发病风险。这些都有美国的相关研究以及肠癌筛查指南等数据作为支撑。
这样做,远离肥胖和癌症!
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管理:大家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像全谷物、蔬菜都是很好的选择,同时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食用。还要控制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饮食。
- 运动方案: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游泳等。并且要减少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早期筛查与健康管理
- 癌症筛查重点:肠镜检查是筛查结肠癌的“金标准”,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定期进行筛查,高危人群(如肥胖、有家族史的人)要缩短筛查间隔。
- 症状预警信号:如果出现异常体重下降、腹痛、排便异常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心理与行为干预
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改善饮食习惯,还可以加入运动社群,增强运动的依从性。
诊断与健康管理要点大揭秘!
就医诊断流程
- 自查与初筛:大家可以进行BMI自测,BMI≥24为超重;还可以测量腰围,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时要警惕腹型肥胖。
- 医学检查:可以进行血液检测,查看炎症标志物如CRP;还可以通过腹部超声排查肝癌风险。
治疗配合与康复
- 药物与手术:减重药物如GLP - 1受体激动剂有其适用条件,代谢手术也有相应的适应症与风险。
- 康复护理:术后要有营养支持方案,术后6周可以开始进行轻度有氧运动,逐步恢复。
长期管理框架
- 个性化计划模板:可以制定饮食计划,比如地中海饮食;制定运动计划,列出每周计划表;还要做好监测,记录体重与体脂。
- 环境优化:家庭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零食;保证每天7 - 8小时的睡眠,降低饥饿素水平。 肥胖和癌症的关联性不容小觑,预防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比如控制体重、定期筛查。大家可以通过饮食、运动、心理调适等综合策略来降低癌症风险。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咨询营养科专家。即使已经患上癌症,合理的体重管理也能改善预后。让我们行动起来,为健康加油!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